台灣教師聯盟機關刊物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第16期(1997/12/10)

《藝術家掠影》
林克恭
        1901年生於板橋望族林家花園。1925年英國劍橋大學法學士畢業,興趣所致,轉而入倫敦斯雷得美術學院習畫。1931年作品入選台展,1973年度聘為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評審委員。1958年開始創作抽象畫。自認為音樂對其創作有深遠影響。繪畫力求簡潔單純。1992年去世。曾謂:「要當畫家,先做個普通人」。
 

三浬島 畫布油彩 1979

 眼 畫布油彩 1980 

英國鄉村 紙水彩 

 西元2001年 畫布油彩1979            

長安東路 畫布油彩 1930   
《焦點評論》
台灣人看民進黨大勝
文/吳宏昌(原東海大學講師)
        這次縣市長選舉結果,民進黨除了保住原執政的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南及高雄等六縣之執政權外,更一舉攻陷基隆、新竹、台中、台南等四市及台中縣,並奪回屏東縣的執政權,對民進黨而言,可說是空前勝利,若稱一夕變天也不為過。但站在台灣社會或人民而言,不論是人民的生活福祉,民主政治的發展,以及關係台灣前途的國家定位,未來會有何種影響,才是真正輸贏的關鍵與焦點,深值全體台灣人民共同關注及觀察。在此提出個人粗淺意見,導引大家共同討論,並懇請賜教。
        首先我要強調,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的利益,絕不可違背或超越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的整體利益。因此在這個前提下,到底民進黨大贏、國民黨慘敗,是否會使人民輸掉台灣?從這次民進黨勝選的原因去分析,可發現確實存在質疑的空間,何以如此?不彷逐一就原因與未來可能影響予以分析,應可認知清楚。
國民黨過去的表現實在太爛了
        台灣在國民黨長期一黨執政所造成的各種亂象,加上最近因黑金政治所帶來一連串重大貪污及犯罪案件,使得整個社會不滿情緒高漲。雖然從各種跡象顯示,國民黨的確想擺脫黑金政治,特於本次縣市長候選人提名中,增加不少形象好、學識高,沒有黑金背景的人選。但選民在尚未看到悔改事實及心裏一時無法去除的黑金陰影下,仍然不能予國民黨鼓舞與信心,此為慘敗原因之一。就這點而言,對台灣社會絕對有利。因為國民黨應會強力要求執政的縣市,勤政愛民、尊重民意,及中央也會大幅度放快腳步改革,否則國民黨將繼續被人民唾棄,這當然是國民黨所不願。再者民進黨也不能與國民黨比爛,如此產生政黨間互比清廉執政的良性競爭。最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所謂「國民黨太爛了」,並非「民進黨太好了」,尤其這幾年的確發現部分民進黨的公職人民存在跟國民黨比爛的事實。
政治明星旋風對抗及個人崇拜
        本次選舉不祇看到李登輝的政治秀,也出現陳水扁的個人旋風及魅力,造成勢均力亂的對抗,甚至有過之無不及。陳水扁所至之處萬人空巷,再度恢復多年前之人氣與激情,重拾選民對選舉的熱度及個人崇拜,這當然也是民進黨勝選的原因之一。但從民主政治的發展而言,卻令人憂心不已,選民經過這麼多次選舉洗禮,仍不重視候選人個人條件及政見,一味激情崇拜非候選人的個人偶像,可見選民民主素養並未提升。
民進黨對台灣前途的曖昧
這幾年民進黨與國民黨均在轉型,尤其對台灣的未來,兩者恰巧是相反方向的移動。從民進黨的大和解、聯合內閣、執政不會也不必宣佈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一個獨立五十年的主權國家、與國民黨合作修憲、凍省等看出該黨逐漸遠離獨立建國,擁抱中華民國。反而國民黨從中華民國是政治實體,到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獨立國家,及最近的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台灣優先等浮現親近台灣的跡象。這次選舉民進黨得逞,爭取不少祇關心現實生活的中間選民(原應屬國民黨票源),確實是民進黨大贏的最主要原因,此種愈親近台灣反而敗選的現象,令關心台灣前途的台灣人憂心忡忡。民進黨一方面放棄影響這些選民的努力,一方面還洋洋得意於此,簡直是不可原諒。尤其是否會更鼓舞民進黨在未來的各項選舉中,更加強擁抱中華民國,甚至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人有必要於選後強力監督民進黨及用選票於未來警告或懲罰民進黨。否則民進黨繼續贏得選舉,台灣人則漸漸輸掉台灣,屆時大家將欲哭無淚,同樣地,我們也應該步步近逼國民黨更親近台灣。
        綜上所述,這次民進黨大贏,雖然有利於清廉執政的競爭,也可能帶給台灣相當大的傷害,台灣人若坐視而任其發展,大家都是中國人的日子不遠矣!台灣人覺醒吧!我們唯一的生路是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及追求公平、正義的民主社會,大家互勉之。
 
《教育改革》
原住民教育的一些想法(下)
文∕莫子
編者按:上期本專欄討論原住民的「結構性弱勢的命運」,提出重新建構屬於「原住民的教育體制」是當務之急,本期接續討論具體策略中第一項「重建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觀點的制度與內容」的細目。
        a.幼稚教育—義務教育原住民小孩因父母到外地工作或種種因素產生隔代教養問題嚴重,因此原住民族的幼兒教育應改為義務教育,使幼兒能獲得較為妥善的教育及照顧。
        b.小學教育、國中教育、高中教育設計一套以原住民主體立場為觀點的教材。目前教科書已經開放民間編訂,藉由相關專家針對不同地區的特殊情況條件,將以原住民為觀點的教育內容有計畫、系統性的編入語文、史地、公民、音樂、美術、體育、數學、理化等科目中。亦即,原住民的教材並非與主流教材完全斷裂對立,而是融入其中並不失其主體性。包括母語教學都可在各科中融入成為日常生活之一部份,而非獨立成為一學科。如此能否成功,教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c.高中階段除了進入一般的普通高中及職業學校外,可另外成立具有原住民特色的職業學校或在現有學校中增設相關科別,如木雕工藝等等。此職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有延續原住民傳統文化之外,也可據此開展屬於原住民特色的生產事業,漸漸建立其經濟體系。而民族學院則成為更上一層的進修管道。
        d.師範體系院原住民師資培養由師大院校成立培養原住民師資之學系,學生來源不限定為原住民族,但應設定一定名額為原住民族學生,並可透過推薦徵試或保送制度來控制學生的質與量,所有學生可以公費方式補助學雜費,並要求付出相對服務義務。這方面的師資培養課程除必備之教育專業課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修畢一定的原住民文化等相關之課程。
        e.民族學院為此體制中,最高的學校(研究)機構。可單獨成立或設立於現有大學之內。此機構負責培養原住民族各類專業人才,尤其是教育及法政經人才,因為原住民族的被宰制命運能否解脫,教育與政治的權力的獲得是兩條重要的途徑。如此原住民族的教育重建、社會重建、文化重建才有可能成功。另外補充說明;原住民學院成立之前,階段性的保送原住民學生就讀一般大學院校,甚至出國留學研究相關學科以培養高級人才,是必要且急迫的。與師範院校培養師資一樣,除了專業課程外,這些原住民族的保送生要接受原住民文化等相關課程,以培養啟發其原住民自覺意識。
2.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開展文化的反省∕建立∕創新
        多元文化的觀念應該建立在所有的教育內容中,使之內化成為每個人的觀念、價值。這樣的觀念是台灣教育的共同必修而非只是原住民族。就原住民族而言:原住民學生藉由此價值的建立及課程內容對自身族群歷史文化的認識學習,產生個人的「文化反省——自覺意識」進而「文化的開展——主體性的建立及文化創新」。這種由自身的母文化開始,進入一個動態的辯證發展、與台灣四大族群相互影響、緊密關連的開展出屬於多元文化的社會實體。
3.階段性的教育優惠政策的保障。
        優惠政策的目的在於促進其發展以便與主流族群取得平等地位,此平等地位不是原住民族同化於主流族群而喪失主體意識,而是藉著階段性的教育優惠政策,使原住民在向上的階級流動中,能成為原住民族群利益的代言人,發動整個原住民族群的動力,達到與主體族群平等地位,並進而再創生機。當然,優惠政策必須是階段性的,為避免重蹈先前覆策,應該針對之前流弊(前面所述)尋求改進,有計畫的實施以發揮最大的效益。
        總之,原住民族的因境在於主體性的喪失與伴隨此而來的階級處境及權力邊緣。而教育是達到全面啟蒙的關鍵途徑;透過教育的啟蒙,完成主體性的建立。可是如果在此過程,沒有原住民族群菁英進入體制掌握權力,自己利益自己爭取、自己問題自己解決,一切的理想終難落實,也無法逃脫被宰制的厄運。因此,除了藉由教育達成階級流動外,培養具有原住民自覺意識菁英人才在此思考中便佔重要地位。
 
《地理》
行政區(下)
文/劉道義(漳和國中)
        由於世界主要國家大多轄10~37省(州),平均22省(州),亦即一國以分成10~37個,平均二十多個行政區最佳,而我國目前共分成25縣市,接近世界平均數。故台灣共和國成立後,以直轄25縣市,25縣市之下轄三百多個鄉鎮市區,形成中央、縣市、鄉鎮市區之三級政府體制最佳。但因目前台灣省的存在,致產生一國祇轄一省,疊床架屋的四級政府體制。因此,我國最理想的行政區劃分為——廢除「台灣省」以及無實際業務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福建省同名的「福建省」,使全國25縣市都直隸中央,恢復二千多萬人的國家規模之本來面目。
        但台灣共和國成立,25縣市都升格為直轄行政區時,下列各項缺點應予局部修正:
        一、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四大都市,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後,都市規模早已橫跨兩縣市,致無法從事整體規劃及建設,形成跛腳都市,應作如下之調整:
        1.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之重組:基隆市應轄汐止以北,三貂角與富貴角之間的北海岸地區;台北縣、市應以淡水河、新店溪為界,使行政區與自然界線吻合,台北縣因都市化人口高達85%以上,故應改稱「 市」以符實際。
        2.台中縣位於台中市以南的大里、太平、霧峰、烏日、大肚等二市三鄉應併入台中市。
        3.台南縣位於台南市近鄰的永康、仁德、歸仁、關廟、龍崎等一市四鄉應併入台南市。
        4.高雄縣鳳山地區一市六鄉應併入高雄市。二、新竹市、縣及嘉義市、縣,合計人口低於各縣市之平均數,規模不大,且市、縣間之關係密不可分,宜再合併。
        三、連江縣除與中國福建省的連江縣有同名之混淆外,人口僅五千多,相當於共和國本部一個小鄉的規模,應與基隆或金門合併,成為第三級的﹂特別行政區」;或直接改為第二級的「馬祖特別行政區」,直隸中央。
        經此調整後,中央直轄的行政區共有22或23個,剛好與世界平均數相近,這些直轄行政區可稱為(院轄)縣、市,但最好能改稱為省或州(如印尼有27省,泰國有73省,瑞士有20州),改稱為「省」,對內可打破「本省」、「外省」之界線,對外可和中國相提並論。
        台灣省廢除,目前的縣市由第三級政府升為第二級政府,但因規模比較小,故公務員職等及編制,不可重蹈北、高兩市升格後,處處比照台灣省,一級主管由9職等跳升為13、14職等之覆轍,正確的做法是依規模大小,提升到9及13、14職等之間即可,以控制公務員編制人數。辦法如下:
        人口20萬以下之縣(或省)市,10職等。
        人口20~150萬之縣(或省)市,11職等。
        首都及人口150萬以上之縣(或省)市,12~13職等。
 
《歷史》
唐山過台灣——
顏鄭拓殖台灣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我國位居日本,南洋群島間的要衝地帶,又地近中國閩粵沿海。在海權時代來臨時,我國仍是一片荒寂孤島,擱在怒海之上,加上地廣肥美,又有漁鹽之利,難免為海上強權國家所垂涎。
        中國閩粵二省和我台灣隔海相望,在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情形下,漢人捷足先登,大約在中國宋元時代,就有漢人逐漸移居台灣。這些早期拓殖台灣的先民,因當時地老天荒,姓名事蹟均不可考。有姓名可考,成就較大的,首推中國福建的顏思齊和鄭芝龍兩人。據「蓉洲文稿」言:「明萬曆間,海寇顏思齊,據有其地,始稱台灣。……台灣有中國民,自思齊始。」高拱乾「台灣府志」亦言:「故明天啟間,海寇顏思齊入巢(台灣)於此,始有漢人從而至者。」
        顏思齊,中國福建漳州海澄人。「台灣外紀」云:「顏思齊身體雄健,武藝精熟,因官家欺凌,揮拳斃其僕,逃日本。以裁縫為生,居有年,積頗裕,疏財仗義,遠邇知名。」同時顏氏又利用海船在中國、日本間,做一此無本生意(海盜),累積雄厚的資金,遂為當時日本平戶漢人的老大,後又和中國福建同鄉廿八人結盟為兄弟,思齊是大哥,芝龍為老么。
        鄭芝龍,中國福建泉州南安人,鄭亦鄒的「鄭成功傳」中記載:「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其父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吏。時芝龍方十載,嘗戲投石子,誤中太守額,太守擒治之,見其容止,笑而釋焉。居無何,落魄去日本,聚倭婦,生成功。數歲芝龍與仲弟芝虎亡命顏思齊黨中為盜。」
        一六二四年,顏鄭等人,見日本幕府腐敗,蓄謀起事推翻幕府,然事機洩漏,乃乘十三隻船逃亡海上。經多日漂流,同黨陳表紀建議以台灣為落腳地,再圖劫餘之業,遂於同年在今北港登陸,設十寨以自保。派人到中國閩粵沿海一帶招漢人來台,拓殖北港,諸羅一帶,厚植實力。今北港立有顏思齊登陸紀念碑於市中心。
        鄭芝龍因劫掠暹邏船數艘,得財甚豐,因而富甲十寨,福建同鄉聞風而來達三千餘人,顏安置於諸羅,北港一帶,使諸羅山一時人煙稠密,思齊遂十寨擴充廿餘寨。
        一六二五年,顏思齊從諸羅山打獵回來後,得瘧疾而病死台灣。其墓在今嘉義水上鄉南鄉村的占山之麓。顏死後,眾推芝龍為新領袖。鄭繼位後,積極於部屬的整頓編製,立先鋒,左右軍,衝鋒營等名號,使各軍統御,節制有序。一六二六年二月,芝龍率部眾,以半商人,半海盜的船隊出沒南中國海、日本、台灣一帶,儼然成海上霸主。芝龍亦常率艦襲擊金門、廈門等中國沿海,明朝官兵望風披靡,無敢對敵。明朝知鄭軍勢大,難於消除,祇有採取招撫一途,委派鄭芝龍為海防游擊,後升為總督用他來對付其他的小海盜。鄭氏接受招撫後,一面以明朝大員身分掃除東南洋海面群盜,一面和荷蘭人訂立通商條約,壟斷海上貿易,當時「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而每當福建發飢荒,鄭氏多加以接濟,因跟隨他到台,人數甚多。邵廷寀的「東南紀事」記載:「會閩洊,飢,芝龍截商民船,多得米粟,求食者競往投之,眾至數萬。」芝龍將其安置於北港溪和朴子溪間,以及二仁溪和曾文溪間的荒野上開墾。
        吳偉業的「鹿樵紀聞」云:「閩地大旱,芝龍招集流亡,傾家資市耕牛,粟麥,分給之,載往台灣,令其墾闢荒土,而收其賦,鄭氏以此富強。」賜姓始末等書曾言中國明朝崇禎年間,閩省大旱,芝龍給以三金一牛,運送台灣一事,雖不能盡信,但鄭氏亦可能運出一部飢民到台灣,應無庸存疑。
        顏鄭雖不是台灣最早的拓殖者,但他們大量招來漢人,開風氣之先,邇後中國閩粵二省居民有了一個拓殖墾荒的新天地,逃避苦難中國的災荒與戰亂的新桃花源。顏鄭二人雖為海盜,但他們二人在我國拓殖史上,確實是值我們大事特書的。
 
《人物列傳》
 文/劉明新(新埔國中)
一、走馬燈的一生
        謝瑞生,一九一三年生,現年八十四歲,台南麻豆人。本姓黃,因故過籍給近親謝槐當嗣子,才改姓謝。是現任警察大學校長謝瑞智之堂兄。
        年輕時,謝瑞生受的是日本教育,並且畢業於屏東獸醫學校,但從小深受「 礁吧哖事件」之影響,懷有抗日思想,並對「祖國」憧憬不已。二次大戰末期被徵召成為日本皇軍工員,被派往中國安徽當通譯,遂夥同十幾個台灣人攜帶武器投靠國民黨地方抗日游擊隊,擔任小隊長。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先被國民黨調往中國青島日俘管理處任通譯,後則留在中國安徽開診所,直到一九四九年中共擊敗國民黨建國,才搖身一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
        歷史的無奈總是一再重演。一九五○年,由於中國欲渡海進擊蔣介石,故將所有台灣人集中在中國上海準備做先鋒,後因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而作罷,而後被分配到中國福建龍溪落戶,先後做過土改隊隊長、衛生防疫站科員,並結婚生子,育有二子一女。至此,他已是即將邁入中年,年近半百的人了,雖想念故鄉台灣,卻永遠只能在夢中神遊歸來。不知半生流離究竟為了什麼?
        然而,噩夢卻又降臨到飄泊異鄉的台灣人身上。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文化大革命開始,滯留中國的台灣人被全面批鬥整肅。當時,他已五十三歲,卻難逃被紅衛兵逮捕、刑求、公審及遊街的命運,只因為他是台灣人,被認定犯「歷史反革命」的罪。做過日本人,所以是「日本漢奸」;曾在國民黨軍隊待過,因此是「國民黨特務」,受盡酷刑侮辱,並被下放到郊區監督勞動,親人不得探視,每月還須做思想匯報。這場苦難持續六年,至一九七二年才停止。一九七三年,他已六十歲了,才獲得形式上的平反,恢復衛生防疫站的工作,直到一九七九年退休為止。
        一九九一年五月,想念故鄉台灣,年老體衰的謝瑞生申請返台定居獲准,終於帶著妻、子回到闊別近五十年的故鄉。誰知一生歷經滄桑,只求安想餘年之際,卻因當年文革被鬥爭之恐懼而導至精神分裂,犯有被迫害妄想症,常懷疑飯菜中有人下毒要害他,並告訴其長子:「現在台北與北京修好,中國公安人員就要來抓他回去審訊了…」家屬不得已,一九九六年底以每月兩萬元的費用,將他送入高雄鳥松鄉「松柏安養中心」療養。至今形單影隻,靜待生命大限之降臨。
二、探訪苦難
        今年(一九九七)七月十二日上午,頂著南台灣夏日的豔陽,我們一行六人來到高雄鳥松鄉「松柏安養中心」。當車子遵照路標轉進一條略嫌狹窄的田間道路後,轉了幾個彎,一座佔地數百坪的鐵皮屋——松柏安養中心,就赫然擺在眼前了。原來安養中心是座落在田埂之間,旁邊有幾家廢棄的工廠和養豬戶,不遠處也有住宅和工廠的房舍。說偏僻又不算太偏僻,只是鼻子聞到不少豬糞的異味。(下期續完)
 
《鶴佬童謠欣賞》
天烏烏 
天烏烏,欲落雨,舉鋤頭,清水路,清著一尾鯽仔魚,欲娶某,龜擔燈,鱉打鼓,田嬰舉旗叫艱苦, 毛蟹擔燈雙目吐,一碗圓仔湯予你補,水雞扛轎大腹肚。
《客家諺語欣賞》
蟻公搬家魚反塘,三日大路變湖洋——喻大雨將至。 蜈蚣爬出洞,不久有雨送。食水都愛著水源頭。 官司好打,狗尿好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