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聯盟機關刊物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第27期(1998/11/25)

《藝術家掠影》
呂基正        
        (1914~1990):生於台北迪化街,1921年隨父遷居廈門,1932年進日本畫家今井朝路主持的「神港研究院」,1934年作品「商品櫥窗」入選第八回台灣美術展覽,1937年受邀為台陽美協會友,1946年「室內」獲首屆省展特選第一名長官賞。1947年開始大量描繪台灣山岳,被稱為「山岳畫家」。1948年與畫友創設「青雲畫會」,並任省教育廳編審會編輯,1965~1985年於國立藝術執教。繪畫功力深厚、參展得獎無數。

林家花園 油畫 1983 8F

鄉間生活 油畫 1961 6F  餐前酒後

 烏來舞孃 油畫 1984 12F

靜物 油畫  1959  12F   


靜物 油畫 10P

《焦點評論》
審慎投下神聖的一票
文/李川信(新埔國小)
        隨著年底跨世紀大選的逼近,各黨派候選人無不絞盡腦汁,推銷自己,以贏得最後的勝利。做為台灣的老師,關心國家的前途,當然也不能置身於度外,因此在選前提供一些意見,做為投票的參考。那有國家沒有明確的國家立場?
        那有人民沒有明確的國籍認同?以國為單位的現代國家是人民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表現,如此才能不怕被其他國家併吞。
        國家定位是天大地大的事情、非同小可,選民應睜大、睜亮眼睛,千萬別選假愛台灣,真想和中國統一的人來當台灣的市長及國會議員。唯有認同台灣、反抗中國併吞的人,才是我們的最愛。
        五十幾年來國民黨的權貴,佔有國家政策的決定權、歷史的解釋權、媒體的發言權、教育的設計權、制定獨尊北京話的語言政策。使許多台灣人喪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而支持在台灣享受最優厚的生存利益、感情卻放在飄渺的中國如馬英九之流——「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而是為了完成「中國統一」而戰的權貴子弟。
       馬英九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提出:「台灣第一、台北第一、打造世界級的首都」。我們想請教馬先生;首都就是一國的國都,如英國的首都在倫敦、日本的首都在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在北京,那中華民國的首都在那裡?執政的國民黨利用教科書一再強調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南京,你馬先生要參選的應該是南京市長才對吧!否則起碼也應該宣告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台北市。
       教科書不可以欺騙學生,但我們的教科書編撰者經常有欺騙的行為,如我國的「蒙古高原」,中國歷史的「中國」指中華民國……等不勝枚舉。就現實面來說;如蒙古已經獨立幾十年了,又如是誰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上印有「中國」兩字的體育服裝在國際運動場上奔跑競技?台灣的運動健將可有權利穿「中國」的服裝上場嗎?這明明是欺騙的教育,有良知的老師如何去教學生?教育部以前推行「誠實方案」,其實上至總統,下至編撰教科書的人才應該接受「誠實方案」的教育吧!這些欺騙的行為國民黨有心要改嗎?
        隨著選戰的白熱化,「客家人」、「原住民」等長期被忽視的族群,終於讓參選人稍加注意;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在國民黨惡質的「國語」政策的摧殘下,早已成為弱勢而有消失的危機。客家人、原住民最需要的是把過去被打壓、被忽視的文化與語言尋找回來。而找回語言最好的方式是進行族群母語的「雙語教育」,不是唯我獨尊的「國語政策」;找回文化的方式是平等的對待族群文化,而不是你尊我卑的文化政策,請問執政五十幾年的國民黨曾經重視過嗎?
        經過半世紀的融合,台灣已無外省人與本省人之分,沒有「省籍情結」,而是「國籍情操」中的「中國」與「台灣」之爭——亦即究竟要做「中國人」還是做「台灣人」。說來悲哀,台灣人身處台灣卻不允許心繫台灣,且被迫要先愛充滿敵意的中國。
        中國及國新兩黨,為了不讓「台灣人出頭天」,永遠當他們的傀儡、奴才,因此凡是冒出頭的台灣人領袖就必須打垮,如三十年前的先知彭明敏教授,二十年前的硬漢林義雄律師。如今對他們來說,消滅陳水扁就像終結李登輝一樣迫切,但顯然李登輝打不垮,只好暫時放棄,先全力打垮陳水扁再說。其方式則如早期特務迫害台灣的手法——結合她黨(中國新黨)、政(司法監察系統)、媒體(聯合報)進行抹黑、栽贓的把戲,請台灣人三思。
        最後願台灣從三合一選舉中走向獨立自主、民主法治的國家。12月5日台灣人民將決定自己和未來世世代代子孫的幸福,請藉著智慧、良心及愛心,用選票作出最佳的選擇。
 
《教育改革》
國一認識台灣地理篇課程總檢討(下)
文/李玉珠(永平中學)
        4.就地理教育目標來講,簡單的說可以分為下列五個:a.瞭解人、地關係,增進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b.明白環保的重要,合理開發資源以為永續使用。c.明瞭我國各區環境和居民生活方式及人地關係培養愛鄉、愛國情操。d.明瞭世界各國,培養自尊尊人的民族情操和世界各國和諧共榮的世界觀。e.熟悉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增進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素養和學習興趣。
         根據以上的概念來看國中「認識台灣」地理篇。我們發現編輯大意所訂的標竿很動聽,彷彿在作文比賽,卻與實際行動相差甚遠。像這樣一本不敢明確說出我國國名叫「台灣」,「台灣地理」才是「本國地理」的教科書,如何能培養一個自尊尊人、愛鄉愛土的國民?這樣一本被政治綁手綁腳的本國地理教材,除了虛應故事又如何能培養國民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及科學素養的世界公民?進一步說;如此錯誤的教育政策豈不該為當前社會的亂象負最大責任?
三、結論:
        以前我們常聽到許多人說:「台灣沒有文化。」這種對台灣文化既無知又顢頇的汙蔑之詞,經過有志之士的努力,近來終於稍有改善。同樣的情形,我們常聽到:「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台灣真的不是一個國家嗎?還是台灣這個國家被賣台者刻意的矮化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求證的問題,也是台灣島國二千二百萬居民無所遁逃,必須面對的問題。「事實勝於雄辯」;台灣有自己的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台灣是混合海洋、山地原住民和移民互相激盪的多元文化,有別於中國封閉性的大陸文化。幾百年來的演變與傳承,發展出獨一無二的台灣社會文化。但是何以長期被矮化為中國的一省?總之就是我國的執政當局被大中國主義者所掌控,形成流亡的政權,世代相傳,一付「借碗吃,借路過」的過客心態。國民黨早期教育台灣人民成為其馬前卒,以幫助他們「反攻大陸」重回其母國繼續稱霸。現在則教育台灣人民成為他們回歸其祖國的祭品。這樣的執政當局,這樣的心態,我們要求「台灣優先」、「台灣要有主體性、要有國家意識。」那真是「犀牛望月」。
        以當前的政治生態,期待國民教育要以台灣為主,確是緣木求魚。期待教育與生活不脫節,惟有要求:「教育不再為政權服務。」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國家是永久的,政權是短暫的。惟有徹底的切斷長期被強制灌輸的大中國情結,才能正確的教育國民、經營國家,為台灣人民謀求真正的福祉。
 
《歷史》
大砲與聖經——
安平追想曲(三)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荷人佔有安平時,當時漢人僅一、二萬人,其餘都是原住民。原住民對荷人的態度相當的友善。1624年荷人築熱蘭遮城時,原住民熱心的提供糧食、水、薪材和砍伐建築所需的竹子。但漢人直接的預感是不幸將要降臨,巴達維亞日記云:「我們進入台灣時,漢人並不歡迎,並鼓勵蕃人反對鹿皮,鹿肉,漁類的貿易統制。」
        荷人治台的政策是「大砲與聖經」雙管齊下的撫緩策略。他們先用「剿滅無孓遺」的大砲來壓制原住民,使其乖順的聽命。郁永河的稗海遊記說:「紅毛踞時,平地士官悉受約束,力役,輸賦不敢違,犯法殺人者,剿滅無孓遺。……,八里坌社,舊時在淡水港西南之長豆溪,荷蘭時,後隴最悍,殲之幾無遺種,乃移港之東北。」
        荷人最早接觸的是新港社(今台南善化),他們對荷人最友善,後因殺害荷士兵,遭荷人大砲重擊,新港社只好歸順。蕭隴社(今台南佳里),目加溜灣(今台南新市),大目降(今台南大內鄉)等均遭其毒手。1629年52名荷士兵追殺漢人逃犯入麻豆社,遭族人誤殺。翌年荷人以五百名軍隊進擊並燒毀之,麻豆社(今台南麻豆)亦降。1636年台南以北十五社,以南十三社共廿八社,共聚新港社,向荷長官漢斯(Hans)立誓服從。
        接著荷人用聖經來安撫原住民。1627年,第一位傳教士侃第紐斯(candidjus)進入新港社部落,學習新港語—西拉雅語,並順利的用羅馬拼音,成功的拼出「新港文書」,俗稱「紅毛字」,並翻譯出台灣第一本聖經。因而傳教士在各部落裡建教堂、設學校,以閱讀聖經的方法教導原住民讀書識字。
        每逢星期日,召集全村人到教堂一面作禮拜,一面宣導荷人的政令,同時幫助荷政府拆放銀錢,徵收稅金,又給予白米和布匹,吸引更多原住民進入教堂,接受洗禮,據統計38年裡受洗人數有數萬人之多。
        這批傳教士勤勉熱情的傳播教義,教化原住民,確實使人欽佩。但他們真正的目的,除傳教外,尚要兼任荷人的各種行政雜務,收集鹿皮,讓荷人能滿載銷往日本。故台大教授黃得時說:「這些政策,目的不在增進原住民的幸福,在維持其本身商權的安全。傳教之於公司,畢竟祗適用以擴張其商業並確保其地位的準備手段而已。」
        另一方面,儘量尊重原住民的習俗和傳統,以獲取各部落酋長對荷人的效忠。如所有地方行政多交酋長主持,並授予刻有公司徽章的銀杖一支,作為權力的象徵,表現良好的,再贈予巴黎製指環一枚,以提昇酋長在部落的地位。自1645年成立「地方議會」,每年召開一次。在會議席上,荷人首先傳達政令,進而諮詢酋長們的意見。會議結束,荷人向酋長保證保護原住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命令酋長們宣誓效忠公司,並約定每年報答公司的各種獵獲物和天然物。
        傳教士介於荷人和原住民間,討伐不聽話的漢人,將其放逐於北部。可憐的漢人在毫無證據,不照法律程序被監禁、鞭撻、放逐。數以千計漢農民被迫拋棄家園、逐出村子,眼看自己辛苦所建的家園被夷為平地,屯積的稻谷被燒燬,故連橫的台灣通史云:「若夫山林川澤之利,商工之所計,虞衡之所入,莫不權其輕重,以佐行政之費。荷官俸祿所入,歲不足用,各自私費,以圖市利,暴虐細民,侵田宅,上下其手,賄賂成習。」
        荷人利用漢人強大的武力,對不聽命的原住民加以剿滅,然後再用聖經的福音來撫綏他們,使其順從荷人,讓荷人可盡情掠奪台灣的各項經濟資源,真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文學》
生命就是一部小說——
看鍾理和的小說「復活」
文/邱麗卿(延平中學)
        很早以前便知道鍾理和的小說有非常深的自傳性,這次果然被這篇篇幅不長,文字亦質樸的短篇小說所深深感動了。
        鍾理和代表性的作品諸如:早期的「夾竹桃」、或一九五二年得獎的「笠山農場」、甚至描寫旅居北平的臺灣人的悲哀的作品「白薯的悲哀」等,都呈現了他個人相當特殊的基調:誠實、熱愛自由的靈魂和勇於冒險、追求理想的生命歷程。並且我們深知,早逝的鍾理和為此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包括他僅有的四十五歲生命在內。而「復活」便是呈現做為父親的鍾理和,在苦難的人生路上,心靈最深的傷痕!
        一九四六年七月,鍾理和先生的次子立民出生。緊接著八月時,作者的肺病便開始嚴重地發作,逼使他辭去教職,將家計全副交由妻子鍾臺妹一肩承擔下來。一九五四年,九歲的立民不幸夭折,對病重的鍾理和造成莫大的打擊。「復活」正是在事過六年之後——亦即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作者所寫下的一篇記錄。此篇原題為「天問」,顧名思義,便知深受喪子之痛的作者,對於造化弄人有著多麼大的不堪之情。
        小說的情節以「宏兒之死」與「妻子懷孕」開場,鄰里都認為孩子是已死的宏兒回來投胎,而主角夫妻二人也都寧可麻醉在這樣的信仰之中。尤其是深深自責的父親,對於自己帶給兒子的不幸,已形成一種幾近於原罪的心結,強烈地需求道德的釋放。所以,他將一切贖罪的期望,附會於新生的孩子身上,當他是已死宏兒的復活。因唯有如此,他帶罪的心才得以復活。
        令人訝異的,作者並未因為自身的不幸遭遇,強化對主人翁的憐憫或同情。他比較清楚地刻畫一個交錯於「愛與病」之矛盾情緒裡的父親,如何陷溺在不近人情的堅持中,對生怯的兒子嚴求、責打。命運的擺弄在「復活」的文中已不重要,反而是人性、人情的反省為主。他讓養病的父親知覺到肩負家計重擔的妻子對他特別關照,及其他家人(也包括年僅五歲的宏兒)特意的忍讓、並賦予特權。但他表達的愛,卻讓生怯的幼子在心靈上越加疏遠他。
        於是,一人之病蔓延成一家人的沉痾,它侵吞著病重的父親,也吞噬著一家人的天倫生命。
        我相信鍾理和想要傳述的,不僅是他作為父親的哀傷而已;這份心情早在「野茫茫」一文中道盡。在事隔六年之後,作者才能比較冷靜地細細檢視過去這一段歷程中,自己與造化爭搏的過程與心情,從而找出癥結的原因;亦即小說中的父親太執著於自己的病身,把它當成一種「身份」——這才是一切不幸的肇因。執筆的作者,在分析了其中諸多的情緒之後,終能掙脫出一條新生之路。而這應是一生病苦纏身的鍾理和,最想找出的心之「復活」吧!
 
 
 
《另類思考》
我們不該祇是對「慈濟人」致敬
文/吳宏昌(東海大學講師)
        不論是最近瑞伯及芭比絲颱風,造成汐止等地水患或山崩,或是較早的桃園華航墜機、林肯社區崩塌及賀伯颱風的神木村土石流等事件,祇要您常翻閱報紙,或打開電視,大概對這種報導應該不會陌生;「一群慈悲為懷的慈濟義工,在災後散佈愛心、溫馨、關懷,並提供各項所需物質…」。「慈濟人」送愛心與溫暖的行動,的確使不少台灣人心中肅然起敬及社會給予應有的肯定。
重燃台灣人的希望火花
        台灣這幾十年,在自由經濟的資本主義下,由於台灣人的勤奮及刻苦耐勞加上政府集中全力推動,確實帶給台灣大幅的經濟成長,創造所謂經濟奇蹟,並高度提升台灣人物質生活的品質。台灣社會顯現一片欣欣向榮,人民也過著富裕的物質生活,這些都是事實。然而天災人禍層出不窮、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功利取向、治安敗壞等應有盡有接二連三,致使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日漸惶恐與失望,對未來的信心有減無增。此時,「慈濟」有如日出東升,很快地成長而茁壯,短短一、二年的時間,旋風式的橫掃台灣,不論老少皆予肯定及致敬。台灣人似乎重燃新起希望的火花,並喚回失落的信心,紛紛捐獻或投入慈濟行列,曾幾何時累計了百萬的會員、億萬的捐款,如此盛況幾可說空前絕後。
致敬後的省思
        當不少台灣人對「慈濟人」致敬並支持的同時,是否曾經思考「慈濟人」的行動,對台灣現今的各種社會亂象能夠幫助多少。或許有人持肯定的看法,認為祇要更多的「慈濟人」,所有問題就有解決的一天。但也有人持否定的觀點,認為台灣政治文化敗壞至極,若不從事政治改革,就不能消除或減少各種社會亂象,甚至無濟於事,甚且成為幫凶或相互寄生。不管怎麼說,就讓我們就事論事吧!
正本才能清源
        「慈濟」堅持不涉入政治,然除惡務盡,正本清源。今天台灣的各種社會亂象,不論是教育、文化、經濟…等危機,在在都與政治有關,然而,本來宗教有其信仰與行為的自由,但是當宗教想去解決政治所帶來的問題時,那就非探究其根本——改革政治不可了。就如近幾年「慈濟」快速成長的同時,台灣惡質的政治文化生態,不但未見改善,反而是日漸惡化,既使部分有所改善,是積極投入政治改革的團體或個人所致?還是不涉入政治的「慈濟」所為?我想答案很清楚,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無法否定政治是影響社會的最大力量,真可說是無孔不入,即便宗教本身也難逃政治的魔力。所以真正要解決各種社會亂象,正本清源非從政治下手不可。
相互慰藉.減輕痛苦
        「慈濟人」幾乎全部都是台灣社會的好人、善人,這是不容否定的。當「慈濟人」相聚或舉辦愛心活動時,她們互相深深體認對方的愛心、善心與互敬。但是她們並沒有多大能力與決心,直接去碰觸政治或社會的邪惡份子,而只是一群互相欣賞、互相取暖渡過寒夜的好人、善人而已。「慈濟人」堅持不涉入政治,使得那些社會惡源不但我行我素,甚至有增無減,其結果雖然保護了好人,但也縱容了壞人,這當然不是「慈濟」的本意,奈何成為可怕的事實。
        我們都由衷感佩「慈濟人」的愛心與義行,她們幫助受難者並減輕受害者皮肉的痛苦及內心的傷痛,這是值得全民致敬和參與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徹底根除痛苦的源頭。「慈濟」做到的只是減輕受害者的痛苦程度,並沒有減少痛苦事件的發生。因為不願指責天災人禍中「人禍」災難的製造者,而讓那些禍首自由自在,逍遙法外,「慈濟」成為不自知的幫凶。拿最近汐止連續淹水的例子來說,難道不是人禍嗎?
我們共同疼惜這塊土地
        「慈濟」對台灣這塊土地及社會,有其不容否定的貢獻,以其擁有如此龐大的人力與資源,卻不能正本清源,殊為可惜,謹此建議「慈濟」積極介入政治吧!(當然不一定是要參政),讓我們共同為這塊土地積極奉獻,為後代子孫創建福祉。
 
《客家童謠欣賞》
烏了哥,烏梭梭。你的牛呢?賣忒了。錢呢?討輔娘了。輔娘呢?降孻仔了。孻仔呢?大了畜鴨嬤了。鴨嬤呢?生卵了。卵呢?煮來請人客吃掉了。人客 呢?去屙尿了。尿呢?挑去淋菜了。菜呢?開花了。花呢?結籽了。籽呢?榨油了。油呢?點火了。火呢?噴烏了。——烏了哥,烏梭梭
《鶴佬諺語欣賞》
大狗爬牆,細狗看樣。toa7-kau2 peh chhiunn5, se3-kau2 khoann3 iunn7。 
田螺含水過冬。chhan5-le5 kam5 chui2 ke3/koe3 t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