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掠影》
蔡加龍
1906年生於台中清水。1922年入台北師範學校師事石川欽一郎。1924年與李石樵、葉火城、李澤藩共創寫生會。1925年為台灣水彩繪畫創始會員。1950年任大秀國民學校校長,1950年放棄校長派任自請調回清水國民學校。1972年退休贈全校同事水彩作品。1978年牛馬頭繪畫創始會員。1966年受邀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九十回顧水彩畫展,其水彩技法酐暢淋漓、巔峰造極。其為人則胸懷遠志,淡泊名利。
泊 水彩 對開 1994 |
農忙 水彩 對開 1994 |
竹蔭 水彩 對開 1990 |
總統府後街 水彩 對開 1923 |
為敵國培育國民乎?——
從國二史地新課程談起
文/李川信(新埔國小)
史地教育的意義在於認識各族群之先民,居住的環境,開發台灣的史實,加強學生對台灣文化資產的了解,才知道珍惜和愛護,藉以培養學生關愛自己的土地和現代國家的國民意識,使國民在國家遭遇外人侵略時,能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我,捍衛自己的國家。又從外國的史地課程中了解國際的知能,使國民具有世界觀的胸襟,才能走進國際社會,變成地球村的一員,進而和地球、宇宙共生共榮。
上述這樣簡單的道理,對台灣人民來說,是何等困難。在台灣先賢不斷犧牲奮鬥、前仆後繼,超過半個世紀的爭取,直到1997年9月終於在國中一年級開始實施「認識台灣」課程。人類快要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才能「認識台灣」,這其實是我們這一代的羞恥,但不管如何總是有個開始,有開始就有希望。從「認識台灣」的課程,我們學習到台灣社會形成的風貌、特性、問題和未來的走向,進而認同台灣、珍惜現在、省思未來。透過人民對歷史的認知,對土地的疼愛,對不同社會群體,不同族群的彼此尊重,凝聚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共創美好的新國家。
本來以為國一「認識台灣」課程後,國二應上「認識中國」,但不幸的是卻稱為「本國歷史」、「本國地理」,等於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他們的國民,這是對台灣的羞辱。要知道目前全世界都承認中國只有一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如果教育部跳不出「中國」情結的窠臼,台灣永遠無法脫離被中國併吞的夢魘。
國二史地在教材中閃閃躲躲的灌輸學生是中國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惡毒觀念,使學生很容易產生「文化中國」和「政治中國」混淆不清。在第二冊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寫著:「人有人格、國有國格、一部中國近代史可說是中國追求新國格的歷史」言辭充滿感性。另一段作業:試唱「龍的傳人」並就其歌詞內容體會中國人自己的中國形象。在國一社會篇「吾土吾民」中我們強調我們都是台灣人,國二又要當中國人,學生怎麼不困惑呢?又有誰能替他們解惑呢?
中國歷史教材,向來就是以帝王家譜的寫作方式,沒有人民的聲音,內容總是在宣揚中國歷代帝王征服鄰國、擴張版圖的豐功偉業,這恐將傳達霸權式的思想給台灣的後代子孫,如此怎能營造世界和平呢?每一章節的標題太強調統一的概念,以為大一統就是好的,讓學生誤會,以為國家大,人民才有尊嚴,看看中國人、印度人那有尊嚴?這其實在暗示(甚至明示)台灣終將和中國統一。
最可惡的是第二冊第七十五頁「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台,財政幾近山窮水盡,只好挖開地窖,取出搶運來台的黃金救急。」似乎在告訴台灣人,要不是靠國民黨政府搶來的黃金應急,那有今日台灣的繁榮,完全否定台灣的繁榮是台灣人辛勤努力而得來的成果,像這種謊言也敢用在教科書上,正好和中國的宣傳遙遙相呼應,怪不得中國人在中國看到台灣人有錢就眼紅、殺、搶、騙,他們都視為理所當然,千島湖的屠殺就是最好的例證。
地理科的內容和事實嚴重脫節,以「一個中國」涵蓋事實上包括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共和國三個國家,將使老師和學生對國家認同更加混淆。這些內容都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公民,根本不適合我們台灣學生學習。但願有良知的台灣知識界、教師、人民大家站起來共同反對這些教材。有人會說:九年一貫制新課程在2001年就要實施,課程內容會改變,何必在意呢?但是大家要知道,具有中國意識思想的教科書存在一天,台灣被中國併吞的機會就增快一天,台灣的危機也增長一天,期望台灣人民深思。
《歷史》
辛酸血淚的拓殖安平追想曲(二)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荷人據台主要是把台灣當成明朝和日本貿易的中途站。後來荷人發現台灣的富饒與肥沃,遂決採持久性的「重商主義」,不斷的撒下龐大的資金進而拓殖,要把羊養肥才有永久的羊毛可剪。
荷人見平埔族農耕技術相當原始,根本無法利用他們墾荒拓地。然而種植稻米甘蔗和大規模的捕捉鹿群來拓展外銷,可謀求荷人最大利益。因此荷人轉向鄭芝龍打交道,讓鄭芝龍將那此逃避戰亂和飢饉的大明朝的農民運送到台灣來,助荷人大規模的拓殖。當時正值明,清兩朝交替之際,兵禍連結,華南一帶又旱災連年,飢餓無助的農民,正不知何去何從,鄭芝龍招募他們來台,可說是讓農民找到一條生路的好機會。1631年巴達維亞五月記記載著:「荷蘭東印度公司以船舶載運漢人移民170人來台灣,此外尚有千餘人要求搭船,因容量有限,而無法運送。荷人長官認為如果這此移民有利用價值,還可考慮派船運送。」不過,因為搭不上荷船,自己想辦法找船前往台灣的人數一定相當多,蓋1648年,漢人在台人口已增加到十萬人,兩萬五千戶。
漢移民到台後,除了一雙辛勤的雙手外一無所有,荷人就供應他們農具、種子、資金。但拓墾中除了人為外尚需要獸力,1644至1651年荷蘭傳教士格拉維斯(Pgravin)自印度購入一百廿一頭黃牛,從此台灣才有牛的出現。荷人設南北兩個牛頭司致力於牛的繁殖。耕牛的使用,使一向靠一把鋤頭開墾的拓殖開創一個新紀元。同時荷人也出資修建陂,塘,隄,圳等水利灌溉設施。又為方便管理起見設有「結首制」埔里社紀上說:「荷蘭人之法,合數佃為一結,通力合作,以曉事而多者為之首,名曰大結首。有事官以問之大結首,大結首以問之小結首,然後有條不紊。」
當時荷蘭本國,尚屬封建時代,台灣土地間接為荷人所有,墾成的土地叫「王田」,所有權歸荷人,耕佃為漢移民所有,但漢人必須向繳納各種的租,粟,鹿皮等。漢人在墾荒過程中,必須面對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各種的瘴癘疾病和原住民的獵殺人頭等可怕的情境,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台南為中心,北至北港,南到岡山。至1659年稻田已墾成六千五百十六morgen(註:可能是甲,荷人丈量土地的一種單位)、蔗田一千八百卅七morgen,其他農地約五千morgen。
荷人把鹿皮,糖運銷日本,鹿肉運銷中國,再向中國購買生絲,陶器等運往歐洲,荷人一年可獲利卅到四十萬基爾特(Gulden)。據王育德先生的說法;每一個基爾特相當於今之一美元。同時荷人為增加更多利潤,於是從南洋輸入新品種作物,如荷蘭豆(碗豆),番薑,番介籃(高麗菜),蕃茄,芒果,釋迦,番柑(可能是柚子)等,家禽有鴿子、番豬(今黑毛豬)等。
荷人將漢人辛勤所得的米糖鹿皮等產品大量搜括。台灣人民好似一條戇牛,任人剝削宰制,不知何時才能出頭天——當家作主?
《文學》
迷惘女兒心看——
楊千鶴的「花開時節」
文/邱麗卿(延平中學)
這篇小說,是日據時期女作家楊千鶴的作品。它呈現了屬於二十世紀前期,從舊社會的女性定位,過渡到新世代、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價值觀,在「女兒」的角度所感受、遭遇的複雜問題與心情。
傳統觀念裡,女人生來就應該是「油麻菜籽」命。社會的既定觀念中,已為所有生為女兒之人,規劃好一條清楚的人生之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人的個別價值,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一個她所完全附屬的另一個男人。然而,它的意義又在那裡呢?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世間的所有男男女女,那一個不是生來便落腳在一段屬於自己眼前的人生之路,一生與它相從、相抗?所以,我想從「人的角度」,而不以「女性主義」的思維去感受楊千鶴的這一篇——花開時節。
小說的情節,以女校生在畢業之際,多已準備披上嫁衫,並蔚為風氣的時代背景為開場。但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孩,多少會出現對傳統命運質疑的人,小說中的主人翁便是她班上有這種想法的三人小組之一員——灑脫不羈,不願意一畢業就結婚,她們懷疑,人真的可以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把意志和感情完全摒棄,將自己付託給命運的安排嗎?」然而,當她更仔細而慎重地了解自己時,卻又發覺,她不肯隨便答應出嫁的原因,竟是倔強的個性使然。這樣的心情,在許多為時代先驅的女性身上皆有,但卻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了解這份心情的辛苦與矛盾。要扛著與時代、社會相左的負擔,也得面對家人的失望、與不諒解,所有支持的力量只能來自朋友以及知識。但當她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期望時,「幸福」的輪廓卻往往與她所堅持的相距遙遠,甚至於相悖。這樣的孤獨,大多數人(社會的傳統人士)是無法了解的!
知識的力量可以宏大,卻永遠抽象;朋友的支持,雖然具體,卻往往短暫。
畢業之後,她們「灑脫不羈」的三人小組,維持著每月聚會的交往,偶而探視一些已婚的老同學,且主角之一未經父親同意,便私下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活。這些極明顯地展現了兩極的生活型態與思維;已婚者面對現實生活的瑣碎、困煩,卻又自覺成長的認命;而未婚者享受著小姐的逍遙、輕鬆,卻又感到揮之不去的空虛。而後,三人小組中的朱映決定結婚,其中穿插了一件同學前來送喜糖的插曲,最後,小說以朱映生產,三人小組的另兩人前去探望的情景為終結……,娓娓對談的女兒情懷,幾乎全圍繞著「婚姻」而起伏。是以,我們也感受到作品裡無法擺脫的「社會宿命」,這或許是每一個想要穿破傳統桎梏者,最難突破的一環吧!
不過,站在二十世紀尾聲的女性,雖然早已不必為這樣的命運而傷神,卻一樣得在新的包袱中掙扎:不婚、失婚,乃至於拒婚的心態,隨著新的社會型態而來的「女人話題」,又何嘗不是與世紀初的社會規範有著相同的勁力,困擾時代女性對自己幸福的追求?為什麼人不能依著自己所知、所願,去經營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人生﹖
「幸福在哪裡?」誰知道?
《編輯室報告》
現代文書法介紹
文/闕杏芬(樟樹國小)
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無法用自己的族語表達情感、思想,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恥辱。台灣自國府據台,獨尊「國語」,強制實行單一的華文教育,抹殺原本台灣多色調的各族群語言生存空間,誠然違反生態,違反人權,是殖民式的奴化教育。
語言,非僅是溝通工具,也蘊藏各族群世代生存的機制、生活哲學、做人處理的忠告、情感的疏解等機能。台灣今天日漸敗壞的世風,國府推行「國語政策」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它使人遠離母語、遠離土地。
福佬諺語云:「話是風,字是蹤。」語言需要有一套文字的記錄,才得以流傳。在國府蠻橫的語文政策下,無心推展各族群文字化的工作,幸賴一些先覺者意識到自己族群語言文字化的重要,揮灑生命投入文字化的行列,這種熱情實在令人敬佩。也使奄奄一息的各族語言,稍露一線生機。
「台灣教師」自第19期開始試以改良式的教會羅馬拼音白話字,介紹客家與福佬諺語、童謠。本期福佬語部分改以另一套文字——「現代文書法」來介紹福佬話童謠。「現代文書法」係成功大學林繼雄教授改良教會羅馬拼音白話字所創的。
以下簡述「福佬語現代文書法」的基本理念:
1.福佬語是屬於具有長短音、高低音,用力與否區別的聲調語言。
2.以φ代表「蚵仔煎」中「蚵」的發音,改良原先教會羅馬白話字,以利未來國際文化交流。
3.主張諸如福佬語中「嬰」、「碗」、「圓」等音中的鼻音應置於子音,母音(沒有子音)前,以「v」代表鼻音。例:「嬰」發「vi」或「ve」的音。
4.依「語辭」為單位,摒棄以漢字的標音記號之串連來造一個句子。阮有一本漫甲(即漫畫)。(goar u cidpunr mamrkah)。其中一本(cidpunr),漫甲(mamrkah),都屬語辭。
5.以f,r,x,做為表示聲調的符號,依歐美多數國語文的慣例組合。例:「洞」寫做「tong」表示第17聲,是基調音,「同」寫做「toong」,母音o重覆一次,表示音有延長是迴旋音,表示第5聲,「當」寫做「tofong」,f表示高調音,係第1聲;棟寫做「toxng」,x表示低調音,係第3聲;黨寫作「torng」,r表示高調音,係第2聲。另以h、q;t、d;p、b;k、g,表示促音的符號。
6.基於「咱內心想著什麼,手就寫出什麼。」的理念,依說話的聲調標示語辭的聲調,省略用教會羅馬字書寫時,教會羅馬字須將變調轉為本調的手續。無論哪一套文字,都是有心人的精心傑作,但倘若將之束之高樓,無法實踐,是一種遺憾。
台灣教師聯盟於今年8月11日至14日舉辦第一屆「台語文現代文書法」訓練習,即在研習上述簡介之文字書寫體,此套具有自由、整體、科學、簡單、國際化的特點,特在「福佬童謠欣賞」欄,改採之,以嚮讀者。
《思戀台灣》
林雙不報告(上)
1998年2月「第六屆師院生冬令營」林雙不演講記錄
整理/闕杏芬(樟樹國小)
台灣教師聯盟是我一手促成的,為什麼要組織這個團體?是有一段歷史的。昨天(1998,2,6)的台灣日報頭版有一張陳菊、林奐均、田秋蓳三位女士的合照,為什麼會上頭版?因為林奐均在18年前被人砍殺7刀沒死活到今天,而且要訂婚了,大家替她高興。林奐均的父親林義雄,1941年生,宜蘭人,台大法律系畢業,考取律師後曾在台北做平民法律服務。他當選第6屆省議員後的第2年發生美麗島事件,一百多位台灣人被國民黨抓去,其中8人受軍法審判,林義雄是其中一位。美麗島事件的第2年即1980年的2月28日,在他的家中,60歲的母親和2個7歲大的孿生姊妹同遭被人從肩膀砍一刀穿過心臟過世。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所有被害者、被逮捕者的家中都被人24小時監視,怎麼會說大白天,中午11點半到12點半,有人進去屋內殺死3個人,又把一個人捅了7刀殺成重傷,不知兇手是誰?18年後還是一樣?
有人會說這太悲情了。悲情是要用別人的痛苦做基礎才會令人心服。我們不能叫受害者要沈默安靜大家來快樂,那種快樂是麻痺,沒良心,失去做一個人最基本的條件。當林義雄表現悲情,你向他說走出悲情,為何不去跟國民黨講把兇手捉出來,還社會一個公道!
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我30歲。30歲之前,我一直認為做大官的人常常有機會做壞事,賺很多錢的人,在不正常的社會裡多少都會剝削別人,都沒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人是藝術家,活在世間沒享受過,也不曾騙過人、強迫過人,卻創作很多作品洗滌後代的心靈。30歲以前,我下定決心要成為有價值的人,認真寫作、疼愛妻小、孝順長上,我感覺人的一生所要追求的僅是這些而已。30歲那一年,林義雄家中三人遭滅門的血案,使我頓悟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忽然明瞭在不正常的社會,任何努力、藝術都不可能有成就,都有可能被打折扣。在不正常的國家,我們如果不去關心別人,不去關心政治,就是在縱容統治者,任它為非作歹無所忌憚,因為我們不會出聲。對林義雄家中的不幸,我們沒有直接的責任,但是我們都很間接提供國民黨一個為非作歹,殺我們同胞最好的機會,我們不是幫兇嗎?一位知識份子是不是幫兇?各位,你和我都是好命的人,接受台灣人的稅金栽培讀到大學,又發給薪水過較好的生活。我們已經懂事了,當我們知道這件事,卻說這和我沒關聯我不想管,這樣太偏激,諸如此類之話,而等閒置之,不是幫兇嗎?
經過這件事的衝擊,我感覺到如果活在世間,只是想到自己以後的成就或是安穩的生活等等,往往會使人變得很自私、心靈麻痺,所以我決定要做一點事,想辦法避免台灣再發生類似的悲劇。要杜絕悲劇重演,使台灣社會有能力解決許許多多事情,根據我對台灣現實的歷史了解,沒有把台灣現存的獨裁者推翻,讓台灣當家作主人,就沒有第二條路,所以當時我就加入我們台灣的獨立運動。
很多人聽到獨立,就很害怕,說這叫做政治。其實不是這樣,獨立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果我們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的生活方式被人控制;若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可以自由表示意見,在獨立的國家裡,每一個人的地位平等,每一個人都有一票,用他的一票選出替他服務的人,服務不錯,再給他做一屆,再做一屆就停止,不要做太久,因為服務是很累的,需要休息;如果有任何公共政策,大家表示意見。稅金是大家的,我們的稅金湊在一起,給政府運用,不能任政府胡亂使用,需要監督,這叫做獨立的意義。獨立最大的意義是說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
到目前為止,你和我還沒有這個福氣,因為我們沒有這個福氣,所以統治者有很多機會為非作歹,我們就是要爭取一個機會,讓人民有辦法表達他的意見,也有方法制止統治者為非作歹,這稱為獨立的追求。
從那時起,我埋頭寫文章、編雜誌、辦演講。演講場次很多,窮鄉僻壤的地方都去,一年下來盡一百七、八十場,總是講的人有限,效果有限,必須組織一個團體,找一些人站出來講,這就是我創台灣教師聯盟最初的用意。在當時,政治思想是人人危恐避之不及的,誰敢批評國民黨的施政?我利用演講的機會去尋覓在學校教書、愛台灣、政治思想相同的人,直到1992年找到50位,喊了4、5年,才找到50位,而台灣現任中小學教師有20萬之多。
召募50位兄弟就來開籌備會,時間定在農曆大年初三,在台中柳原教會召開。在籌備會中,決議名稱取做「台灣教師聯盟」並擬定章程。然後大家又分頭去找,看是否有辦法在成立大會時擴充至100人。6年前的3月8日,我們找到一百二十幾位,在台中教師會館開成立大會,我們只有一個宗旨——「培養新台灣人,成為台灣獨立建國的基礎」。因為若不從人民開始做改變要建國實在困難,台灣獨立是要台灣人的內心做一次大革命,能清楚知道做主人比較好,做奴才不好。而要當家做主,須有做主人的風度——能尊重別人,尊重生命,是非分明,勤儉,生活簡單等等,心理上徹底改變以後,我們把這種人叫做新台灣人。
《客家諺語欣賞》
火燒屋,滿姑也愛出屋。fo2 seu1 vuk4, man1 ku1 ia3 oi3 chhut4 vuk4。
敢死閻羅王都驚。kam3 si2 ngiam5 lo5 vong5 tu3 kiang1。
大目新娘看灶頭毋著。thai3 muk4 sin1 ngiong5 khon3 cho3 theu5 m5 to2。
《鶴佬童謠欣賞》
一二三四,囝仔人褪衫無代誌,土地公伯仔來保庇。cit nng sraf sie, ginralaang thngrsva boo taixcix, thotixkong pehar laai pobix。(其中sie本是sir,屬第2聲,因ir依歐美語文係發3音故改變為i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