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聯盟機關刊物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第45期(2000/12/01)

《藝術家掠影》
江寶珠
        1917年出生於嘉義縣,自幼被賣為養女。1943年與張義雄結婚。1962年隨夫婿舉家遷居日本。1948-1981年多次入選台陽美展及全省美展。1983年獲東京板橋區美術大賞優等獎。多次入選法國秋季沙龍。畫風展現如詩如畫與純稚童真的情懷。

母子三人(慈母) 油畫 50F

靜物 油畫 30F

有葡萄的靜物 油畫 10F

有柄瓶花 油畫 8P

遠足 油畫 10F
《焦點評論》
如果高行健還留在中國?
如果高行健還留在中國,他的文學、戲劇、繪畫等創作生涯,
絕對無法達到顛峰。他會一輩子在政治迫害下苟延殘喘,
除非高行健願意放棄對文學藝術的理想,甘願成為政治附庸的打手。
文/蔡秀菊(漢口國中)
        備受矚目的千禧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在公元二千年十月十二日由瑞典學院宣佈,第一位華文作家高行健榮獲這個文學桂冠。根據瑞典學院對高行健作品的評語如下:「呈現了宇宙性的價值、深刻洞見及對語言的創造性,為中文小說與戲劇開創了新的道路。」同時也表現出「個人在群眾歷史中求生存的奮鬥,使文學展現新意」。 
        不過這位華文作家雖然出生於中國,在中國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但他現在可不是中國人,高行健已於一九九五年放棄中國籍,加入法國籍成為法國公民。所以這次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應該是法國人。 
        高行健的經歷和中國官方及學術界對他獲獎的反應,不禁令我產生另一聯想:如果高行健還留在中國,他的文學、戲劇、繪畫等創作生涯,絕對無法達到顛峰。他會一輩子在政治迫害下苟延殘喘,除非高行健願意放棄對文學藝術的理想,甘願成為政治附庸的打手。
        談這個問題之前,應先瞭解高行健的經歷:他於一九四O年出生於中國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一九五七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一九六二年大學畢業,從事翻譯、繪畫寫作不斷;一九七O年從北京下放農村勞動五年,一九八三年戲被禁演,文學作品不得發表;一九八五年在北京同雕塑家尹光中舉辦雙人展,同年赴德國、法國等地訪問;一九八七年離開中國,一九八八年以政治難民身分在巴黎定居;一九八九年抗議天安門屠殺,宣佈退出中國共產黨;一九九○年因《逃亡》一劇出版,大陸當局公開點名批判,宣佈開除其工職、黨籍,查封其在北京住房;一九九二年法國政府授與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一九九五年加入法國籍成為華裔法國人,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從高行健的經歷可以看出,中國對這位文藝人才極盡打壓,原因無它,因為高行健受法國文學影響深遠,法國文學又深深影響世界文學潮流。許多重要的文學思想流派,都肇始於法國,然後向世界各國擴展。世界文化重鎮在歐洲,日本的新文學運動即深受歐洲影響,台灣早在一九二O年代透過日文,直接連接上世界文學思潮。從事文學工作者,他的心靈必然崇尚自由,絕不違背真理,更無法被政治利用。如果高行健大學時代讀的是中國古典文學,或是中國的工農兵文學,他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高行健的獲獎不僅說明瑞典學院評審的超然態度,對中國而言,簡直像一粒哽在喉嚨的核桃子,吞吐不得。 
        翻閱十三日起部分報紙副刊的特輯或專欄,簡略整理如下:《笠詩社》同仁,也是德國詩人里爾克研究專家李魁賢,和高行健曾有交談機會。高行健對李魁賢曾如此陳述「中國對我來說愈離愈遠,剩下一個模糊的影子,一個點或是一個概念。」李魁賢認為「高行健在法國崛起,好像在歐洲還沒獲得普遍性的聲望,和北島(筆者註:中國流亡詩人)年年盛傳的情況迥異,高行健獲獎似乎有點出人意外,比較幸運,但憑他的實力獲獎反而令人覺得放心,而減少政治性考量的臆測。」另一位《笠詩社》同仁,在台灣現代詩壇具舉足輕重地位,作品、翻譯、評論均富份量的李敏勇認為「中國流亡海外的詩人北島,也很常傳出在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名單中,他是朦朧詩派中最勤於耕耘在西方世界有知名度的詩人,流亡的背景也確實提供一些被關照的機會,但後來的作品較缺少原先被感動的因素,始終在傳聞中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由此可見,失去創作原動力的文學家,也難獲瑞典學院評審團的青眛。 
        反過來看看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接受訪問的談話,他認為「身為中國作家,由於語言等方面的條件限制,使其在文學上其實面臨了相當多的侷限與籓籬,致使許多極優秀的中國大陸作家未能受到國際文壇的重視,以及青眛。諾貝爾文學獎是一項重要的世界文學指標,但並非唯一的指標。」「高行健的獲獎,或許與其對世界的諸多看法,較能與西方主流觀點相合的緣故。唯高行健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其所代表的意義仍相當值得肯定。」從這些談話,不難看出中國學術界帶有嚴重自卑式的自傲,一說中國作家受限語言,才無法被西方世界認識;又說高行健因符合西方主流文學價值,才能獲獎。言下之意,在中國的優秀作家,因為不會拍西方世界馬屁,所以與諾貝爾獎無緣,或諾貝爾獎只頒給與它氣息相投的文學作家。那麼,百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所揭示的世界文學指標,也不算什麼。筆者建議,中國何不拿出一筆鉅資,也創設一個與諾貝爾等份量的獎項,尤其文學獎,來昭顯其「泱泱大國」的中華文化。
        高行建在中國的命運,文革期間被下放勞改,並燒毀許多早期作品。他的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作品在北京公演時大受歡迎,卻被中國當局批評「知識污染」。一九八六年的劇作「彼岸」在中國被禁,自此他的作品就在中國禁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在他的出生母國卻被批鬥、禁演、禁止發行,可見沒有民主自由的國家,怎能允許作家有異議思想。 
        那麼台灣從高行健的獲獎,又學習到什麼?我們有許多官方文學獎項是否真正實至名歸?試舉一例:在一九七O年代文學鄉土論戰時,余光中把鄉土文學貶抑為地方文學,高喊「狼來了」;沒想到新政府上台,二千年高雄市文學成就獎就頒給這位譏笑「台灣是文學沙漠」(註:一九七二年《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余光中寫的總序)的流亡作家,教育部長曾志朗頒獎致詞時,還稱台灣留學生都要帶余光中的詩集以解鄉愁。這位打壓台灣作家,高唱「鄉愁是一枚小小郵票」的中國心作家,不僅沒有被批判,還處處受禮遇,新政府實在太不長進了。陳水扁總統上任,接見的第一位詩人竟然是鄭愁予,還背誦一段「我來自四方,將歸向八方」(容有記憶錯誤,是因為這不算什麼好詩。)余光中對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是「諾貝爾文學獎是代表西方的文學獎項」口吻,和中國官方唱雙簧,搭配真好。
        筆者回憶一九九九年八月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的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上,和幾個中國學者同台發表論文。中國學者感興趣的台灣作家,幾乎集中在外省族群,如第一代的白先勇、第二代的朱天心、張大春之類。這些無法融入台灣社會,眷村圍籬又被扯裂的外省族群,固執於大中國情節,不願認同台灣;「鄉愁」變成浮在空中的幻影,於是只好朝同性戀、雅痞格調的文字堆裡鑽。美其名國際化,卻像失根的遊魂。中國學者若不能拋棄意識型態,承認台灣人的反抗意志,只挑選符合中國官方尺度的文學評論,這種學術研究,大概也只能滿足自慰式的「大一統」幻覺罷了!尤其中國學者動不動告訴筆者「不要那麼基本教義派嘛!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嘛!」請問有人強行住到你家,還告訴你不要那麼小氣;或老婆被別人睡了,還勸你「不要心胸狹窄」,你作何想?講得出這種「大話」而不害臊的,就是中國人!
        高行健獲獎請千萬記住:那是法國人獲得千禧年諾貝爾文學獎!沒有法國文學做基礎,就沒有高行健的作品。
 
《台灣語文》
Muadau麻豆和Mado麻豆──
從華語音譯風波淺談台灣語文政策
在考量採何種音譯法,也應保留本地的解釋權、使用權,
並與他國區隔,展現出國家的特色。
文/闕杏芬(樟樹國小)
        台灣雖是一個多族群的社會,然因長久不當的語言政策,使得華語(即國語或稱北京話),占領台灣媒體、傳播系統,一枝獨秀。
        華語借用漢字的形傳達意義做其文字系統,屬表意文字。若要知道怎樣講?傳統採反切。1930年(當時台灣被日本統治),國府在中國制定ㄅㄆㄇㄈ注音符號做為華語標音符號。不過,世界各國的文字,泰半是表音文字,亦有改絃易轍改採表音文字。近代,華語也有多人研發多套以26個英文字母(即羅馬字)為基礎,作為華語的羅馬拼音系統。
        在台灣,初學華語的國民,至今仍學習ㄅㄆㄇㄈ,為華語的學習音標。而各級政府機構,為因應國際化,對人名、地名、書名、路標,各採不同的標音符號。目前流通的有────威妥瑪式、國語注音第二式、通用拼音、漢語拼音。
        去年7月26日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召開教改會報,考慮外國人學習中文的便利性,決議使用漢語拼音作為華語音譯系統。今年新政府上台,教育部隸屬下的國語推行委員會改組,教育部委請該委員會重新檢討華語音譯系統。今年9月16日該委員會投票通過採通用拼音作為華語音譯音標。
        10月7日教育部邀請各縣市及中央相關單位,告知此項決議並聽取各方意見。10月7日召開的會議中,代表台北市政府的民政局長表示 :
      (1)拼音法只是與外語交換的介面工具,與文化無關,採國際通行的較適宜。
      (2)通用拼音號稱可以拼客語、台語,漢語拼音也可以。
      (3)質疑過去台北市政府採通用拼音標路標,並保留原住民原音,例:(Manka 萬華;Sulim士林),使外國人看不懂。
      (4)亦質疑國語推行委員會在建議案中未列替選方案,及教育部僅憑該委員會,未諮詢地方政府與民間意見,是不符合民主程序。 表示反對採通用拼音,而主張採漢語拼音。
        於是,掀起華語音譯爭議的風波,各方輿論紛起,形成通用、漢語拼音之爭。
        10月30日,教育部部長曾志朗以便利外國人學習、順應國際化、資訊化,以及並無研究證實通用拼音與客語、福佬語接軌而做出採漢語拼音的建議案送請行政院。並指示仍以ㄅㄆㄇㄈ注音符號作為國民學習華語、母語的基礎。
        紛擾的華語拼音之爭雖已告一段落,但教育部並無對台灣的語言規劃做出進步的指示和前瞻性的建議,仍原地踏步。而一般民眾對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各是什麼?恐怕也霧煞煞。
        漢語拼音是中國在1958年為華語設計制定的,於1986年為聯合國採證;而通用拼音承認台灣是一個多語的國家,企圖作出華語、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相容的拼音法。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修正版有85%的相容度,另15%的差異,通用拼音基於學理上的考量和英語發音習慣而作出不同的拼音設計。目前客語和通用拼音有90%的相容度;福佬語和原住民語的拼音文字是由西方的傳教士研發的教會羅馬字,屬拉丁語系;和通用拼音順應英語發音習慣屬日耳曼語系,二者屬不同的語系,如何取得共識和相容性,已由國語推行委員會另組兩個小組討論。
        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的差異大致有六點:
      (1)發 ㄩ 的音,在通用拼音都用yu來標示;而漢語拼音卻有三種符號。例:漢語:在u上點兩點,女──nu;通用:女──nyu。漢語:遇到ㄐㄑㄒ,兩點就不見,徐──xu;通用:徐──syu漢語:前面無子音,以yu表示,魚──yu;通用:魚──yu
      (2)發ㄑ的音:漢語──qi;通用──ci
      (3)發ㄒ的音:漢語──xi;通用──si漢語會採qi,xi兩個音是因為中國接受俄共的指導,故較接近俄語的發音。不合英語發音習慣。
      (4)發ㄓ的音:漢語──zh;通用──jh 發ㄔ的音:漢語──ch;通用──ch,從國際音標和英語拼音來看,j和c;jh組音群和ch是較常放在同一組音群,通用的設計較利於學習與發音。
      (5)通用拼音較符合台灣的語感和發音習慣──例:風-漢語:feng ;通用:fong,溫─漢語:wun;通用:wen翁─漢語:`weng;通用:wong
      (6)ㄓㄔㄕㄖㄗㄙㄘ的母音,二者不同,漢語:用i表示;通用:採ih。在漢語拼音i發二個音──.拿i當空韻,接在ㄓㄔㄕㄖㄗㄙㄘ後面易使習慣英語發音的人士將si(司)唸做西,另發ㄧ的音。
        不管是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或現教部長曾志朗在宣布採何種華語拼音系統,二人都不忘指示國民應接受何種拼音系統來學習華語、母語。由此可知,拼音不僅限於外語轉換介面,應屬國家的語言規畫的一種,與在地的文化相關連'。在考量採何種音譯法,也應保留本地的解釋權、使用權,並與他國區隔,展現出國家的特色。再說華語雖流通世界各地,但語言會因地制宜而有所演變,台灣的華語就用詞、字体、發音已與中國有差異。因為語言蘊含當地深層的文化與社會價值,所以同是英語,就有澳大利亞英語、紐西蘭英語、愛爾蘭英語、美式英語、英式英語。相同的,荷蘭語和德語是同一種語言,但荷蘭語的拼音和德語是不同的。為什麼要如此?是要作為不同國家的認同標幟。
        官員在設計華語音譯時,都多方考慮到便利外國人學習,但是他們有替台灣未來的學童仔細設想過嗎?90學年 度即將開始實施 9年一貫母語教育,教育部主張小學生依舊採取以ㄅㄆㄇㄈ注音符號來標示華語、母語,未與國 際接軌。難道說台灣的小學生智力如此低等,無法接收具有國際化的羅馬音標。
        從地名或多或少可以告訴後代自然地勢、人文歷史、族群各種演遷,而透過人名可以了解族群的價值和哲學,地名、人名依存在語言上,語言亡,族群的生命也亡。所以台南麻豆鄉的地名音譯最好是muadau和mado並列。華語音譯是語言政策,是與文化有關;政府在制定之時應給予其它族群的語言地位平等。
 
《台灣國史》
安平追想曲(完)——
黯然離台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1642年荷人佔領台灣,同時遠在日本長崎附近的平戶千里濱海灘,誕生一小男孩,乳名叫福松。誰也想不到38年後,率兵趕走荷人的竟然是他─鄭成功。
        1652年郭懷一起兵失敗,在台漢人遭屠殺的有數千人,漢人心生恐懼,漢船來台數銳減。在荷人苛政下的漢人,殷盼能脫離荷人的統治,因而鄭成功攻台謠言滿天飛。1655年新任總督凱撒(Caesar)大驚,趕緊補強熱蘭遮城的工事,儲備十個月的糧食和燃料,添購砲台,並向爪哇請求增援。而成功的船隻常遭荷人刁難,成功憤而對台實施「封鎖政策」,從征實錄說:「遂刻示傳令,各港澳並東西夷國州府,不准到台灣通商。」使得台灣「貨物湧實,夷多病疫。」
         1656年繼任總督揆一(Coyert)決定向成功妥協。次年派何斌等為代表,備禮物、書信前往廈門向成功請和,荷人願年輸五千兩,箭十萬,硫磺千擔為貢品,成功允許恢復通商,台灣的貿易,重新活絡起來。
        何斌為人老成練達,精明過人,善於交際,在廈門時獲成功密授代收來往台廈間漢船的貨物稅,將來船至廈門時,就可不再繳納,防止偷漏。何斌回台後,就暗中執行,不幸於1659年事洩被捕。何斌含恨逃往廈門力說成功攻台。正巧成功剛兵敗南京城下,困守金、廈二小島,苦思如何再起。而何斌力言「台灣迗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移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圖可實,兵可強,進攻退守,真是與中國抗衡。說獻上台灣地圖,並詳加說明荷人兵力和守禦情形,成功大喜說「此殆天之使公授予也。」
        成功準備攻台時,竟逢清兵大舉來犯,一場苦戰,雖將清兵擊退,但金廈威脅仍在,清兵仍可能再度來襲。為使軍事,經濟上立於不敗之地,再思反攻。1661年四月何斌帶300名熟悉台灣地形者為前導,成功親率四百多艘戰艦,官兵2500人,從金門料羅灣出發,次月入海澎湖,因颶風阻隔多月,發生缺糧,而澎湖無田園可種禾桑,成功大驚,不顧風雨險阻,連夜出航,黎明時已到鹿耳門。成功將何斌密告潮信,特命置香案,向天叩祝云:「若果天命有在,而成功妄想,既發起狂風怒濤,全軍覆沒。荷將來尚有一線之脈,望皇弘垂憐,列祖默祐,助義潮水……庶之軍從容登岸。」(台灣外紀)瞬間水漲數尺,大船行駛無聲,何斌按圖迂迴,忽而回東,忽而轉北,當然順利登上禾寮港(今台南忠義路一帶),數千漢人爭相協助鄭軍上岸。
        次月攻佔毫無戰備的赤嵌城,荷人退守熱蘭遮城,並派人向爪哇求援,但因荷內訌,揆一一度被解職,後援軍雖到,但怯戰逃往日本。揆一靠熱蘭遮的堅固,固守城池,成功一時難以攻下,仍採長期包圍,斷其後援,乾糧、飲水,並致書揆一,懇切曉諭荷人投降。
        郭懷一失敗的教訓,成功深知原住民在此役中的重要性,故積極安撫原住民,從征實錄云:「赤嵌各近社土番頭目俱迎時:「土民男婦壺漿迎者塞道。」成功分賜土官袍、笏、帶、酒食,原住民甚是喜慰,轉支援成功,服從成功的領導。荷人欲重施故技,動員原住民之部失敗,揆一眼看彈盡援絕,只有向成功請和,黯然離台,告別了統治38年的台灣。
        這一戰役,歷時九個月。台灣遂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有人常說鄭成功光復台灣,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任何朝代管轄,連鄭成功自己也說:「儲備安身,暫寄軍旅,養晦待時。」真不知何來「光復」? 
 
《台灣文學》
台灣田僑仔之死
文/黃瑞疆(宜蘭高中)
聽講死了一個田僑仔
是腦充血死的
一種得意歡喜過度e死法
親像博跤人自摸兼放槍時
仰天長笑心臟麻痺洶洶死去同款
田僑仔因為土地重劃
伊e田岸變成復興路
竹圍變成喜戶惠
聽講還有文化寶座佮群花天廈
一甲幾十萬的狗屎地
變成一坪二十萬
田僑仔的血壓隨著地價直線升高
最後只好去見閻羅王了
田僑仔出山那一天真正有鬧熱
孝女白琴
五子哭墓
土地公陣
電子花車
脫衣舞白獅          
黑頭仔   
中西陣頭幾百隊
十字路口炮杖像山堆
角頭兄弟蹛頭指揮交通真神氣
人人欣羨田僑仔有福報面子好
可惜好景無常 
人客未散三個後生就佇 
老爸靈前冤家相參 
祖先為了「開墾」荒地和「生番」 不相共
和別莊頭械鬥也不相共
田僑仔一個後生在開KTV
一個偷挖砂石做淋仔管兼做議長
另外一個是 死人e角頭
大哥攏是免本的生意
愔為了分財產起相
這陣大家才知影
田僑仔死了真不值
一世人儉腸捏肚佇      呷苦洶洶
得著橫財變成暴發戶
沒想到歡喜過度一時命嗚呼
田僑仔    田僑仔
你就保庇大家
腳健手健平安
順適大賺錢擱甲百二
 
《客家諺語欣賞》
三十暗晡,出大月光。Sam siib8 am5 bu cud4 tai5 ngied gong 。 
不孝心舅從子起。Bud4 hau5 sim kiu ciung3 zii2 hi2 。
《鶴佬諺語欣賞》
圓人會扁,扁人會圓。Inn5 lang5 e7 pinn2 ,pinn2-lang5 e7 inn5。 牛有料,人無料。Gu5 u7 liau7 , lang5 bo liau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