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德(1915-1947)
生於台北。1935年讀日本帝國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曾參加新興美術家協會,作畫之餘,酷嗜逛舊書店。1938年因舊疾肺病發作,學業未成即返國養病。1936年首次入選台展,1938年與畫友共組MOUVE洋畫集團。1947年獲省展最高榮譽主席獎,然此時卻病情惡化不治去世,年僅32歲。創作形式活潑多元如油畫、水彩、玻璃畫、插畫、書籍裝幀等,也常書寫美術散文。
台灣文學封面設計 1943 |
南國風景 油彩 1942 |
椰子祭 1937原載《塔影》1938.2 |
都會風景 原載《台灣日日新報》1938.4.14 |
小丑(道化)玻璃畫 1943 |
《焦點評論》
用美金換SARS
但上帝也給台灣人貪婪的心,在這波中國SARS淫威肆虐下,
擁有海峽天塹,可以平安無事的台灣,卻不幸也被捲入淪落了。
原本西方人眼中的美麗寶島福爾摩沙一夕變色,
這是台灣人悲哀中的悲哀。
文/黃瑞疆(宜蘭高中)
古早人講:「世事難料」,「無巧不成書」。台灣諺語也說:「時機歹、厚 人」,「天下事無奇不有」。當老美阿凸仔為了找出海珊狂人的致命核生化武器,而發動對伊拉克戰爭之際,在台灣的一群假中國人也仰承北京的鼻息,發動了一波又一波「反戰、反美」兼「反台、打扁」的示威。
而當四月中旬,在伊拉克共和衛隊棄城落跑,海珊生死不明之際,戰爭跟著落幕。由於原先發動戰爭的主要理由「核生化武器」始終未能蒐獲,在台統派媒體於是又開始見獵心喜,叫囂老美「師出無名」,「不義之戰」,「石油才是美國的戰爭目的」,「伊拉克人討厭海珊更討厭美國」,……等等不一而足的反美言論紛紛出籠,明眼人一看這些「刺激美國」的言論不正是中國「人民日報」的看法,北京「中央電視台」的觀點嗎!這些分化台灣,討好北京,靠攏中國的言論,不正是宋楚瑜反對TMD,反對神盾艦,向中國交心表態的最佳註解嗎?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正當老美在遍找不著令人恐懼的海珊生化武器之際,一顆超級生化炸彈「SARS」卻在中國悄然引爆,這顆超級巨彈不但炸得中國遍體鱗傷,也把華人聚居之地如新加坡、溫哥華、多倫多、弄得雞犬不寧,回歸中國才六年的香港更是哀鴻遍地,欲哭無淚。而十幾年來提兩千萬美金替中國拚經濟的「台商」「台胞」,恐怕才是這次中國SARS淫威下的最大輸家,報載很多台商已經面臨「放尿也痛、放屎也痛」進退不得的地步,想要回台卻擔心工廠被中國員工接收,不回台又煩惱被感染死亡,處境堪憐。
但所謂「各人造業各人承擔」,台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徑,已夠令人驚心動魄,十幾年來大肆投資中國「送肉飼虎」的做法,更是令人百思不解。看來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的政策,真是「苦口良藥」啊!
也許上帝總是喜愛開人類的玩笑,上帝賜給了台灣人一座人間天堂,有最適當的國土面積(一如瑞士、荷蘭、比利時等),最溫和的氣候,最豐富的自然資源,高山森林,泉水淙淙,草地芬芳,平疇沃野,海洋遼闊,魚米無缺。又是商旅往來的海陸要衝,台灣人應是何其幸福啊!但上帝也給台灣人貪婪的心,在這波中國SARS淫威肆虐下,擁有海峽天塹,可以平安無事的台灣,卻不幸也被捲入淪落了。原本西方人眼中的美麗寶島福爾摩沙,一夕變色,這是台灣人悲哀中的悲哀。
四百年來先民為了揮別原鄉的惡夢,才冒死下海找尋安身立命的新家園,不料四百年後他們的子孫,卻為了貪圖虛幻的利益,在泛統賣台集團的慫恿催眠下,提著大筆大筆的美金進入中國,又帶著中國口蹄疫及中國SARS回台灣,像這種用美金換回豬瘟人災的做法,大概是上帝對貪婪台灣人的詛咒與懲罰吧。
而當四月中旬,在伊拉克共和衛隊棄城落跑,海珊生死不明之際,戰爭跟著落幕。由於原先發動戰爭的主要理由「核生化武器」始終未能蒐獲,在台統派媒體於是又開始見獵心喜,叫囂老美「師出無名」,「不義之戰」,「石油才是美國的戰爭目的」,「伊拉克人討厭海珊更討厭美國」,……等等不一而足的反美言論紛紛出籠,明眼人一看這些「刺激美國」的言論不正是中國「人民日報」的看法,北京「中央電視台」的觀點嗎!這些分化台灣,討好北京,靠攏中國的言論,不正是宋楚瑜反對TMD,反對神盾艦,向中國交心表態的最佳註解嗎?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正當老美在遍找不著令人恐懼的海珊生化武器之際,一顆超級生化炸彈「SARS」卻在中國悄然引爆,這顆超級巨彈不但炸得中國遍體鱗傷,也把華人聚居之地如新加坡、溫哥華、多倫多、弄得雞犬不寧,回歸中國才六年的香港更是哀鴻遍地,欲哭無淚。而十幾年來提兩千萬美金替中國拚經濟的「台商」「台胞」,恐怕才是這次中國SARS淫威下的最大輸家,報載很多台商已經面臨「放尿也痛、放屎也痛」進退不得的地步,想要回台卻擔心工廠被中國員工接收,不回台又煩惱被感染死亡,處境堪憐。
但所謂「各人造業各人承擔」,台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徑,已夠令人驚心動魄,十幾年來大肆投資中國「送肉飼虎」的做法,更是令人百思不解。看來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的政策,真是「苦口良藥」啊!
也許上帝總是喜愛開人類的玩笑,上帝賜給了台灣人一座人間天堂,有最適當的國土面積(一如瑞士、荷蘭、比利時等),最溫和的氣候,最豐富的自然資源,高山森林,泉水淙淙,草地芬芳,平疇沃野,海洋遼闊,魚米無缺。又是商旅往來的海陸要衝,台灣人應是何其幸福啊!但上帝也給台灣人貪婪的心,在這波中國SARS淫威肆虐下,擁有海峽天塹,可以平安無事的台灣,卻不幸也被捲入淪落了。原本西方人眼中的美麗寶島福爾摩沙,一夕變色,這是台灣人悲哀中的悲哀。
四百年來先民為了揮別原鄉的惡夢,才冒死下海找尋安身立命的新家園,不料四百年後他們的子孫,卻為了貪圖虛幻的利益,在泛統賣台集團的慫恿催眠下,提著大筆大筆的美金進入中國,又帶著中國口蹄疫及中國SARS回台灣,像這種用美金換回豬瘟人災的做法,大概是上帝對貪婪台灣人的詛咒與懲罰吧。
《我國歷史》
東寧王朝在台灣
——成功之死與內訌
二千年台灣政黨輪替,國親二黨選輸不服輸。三年來,處處牽制新政府,
使新政府寸步難行,政爭激烈,甚至不惜拉攏中國對抗新政府,
有如鄭經叔姪爭位翻版,清廷得利相似,讀史不可不慎。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自成功起兵反清以來,就以軍紀嚴明,為遠近所稱服,閩海紀要說:「成功自起兵以,軍紀嚴明,禁淫掠之,犯者立斬。破城之日,諸軍雖爭取財物,遇婦人在房內,則退不敢入,遠近稱之。」入台之後,依然執法嚴峻,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雖至親亦不例外,因而台灣社會治良好。偽鄭逸事載:「成功立法尚嚴,雖在親族,亦不稍貸。有功必賞,金帛珍寶般賚悕容;傷亡將士,撫之尤至。故人皆畏而懷之,咸樂為用。其立法;有犯奸者,婦人沉入海,姦夫死於杖下;為盜,不論贓多寡,必斬,有盜伐人一竹者,立斬之。至今台灣市肆有貨露積,無敢盜者,以承峻法後也。」郁永河在其「裨海遊記」中,也有相同的記載:後鎮宣毅侯吳豪,縱士兵劫掠百姓,剋扣軍餉,承天府尹楊朝棟,天興縣知縣祝敬,斗給陳伍用「大秤領入,小秤發出」,變相剋扣軍糧,被將士告發,查明屬實,咸按軍法,一律斬首。「台灣外紀」說:「諸鎮兵詣成功轅門,告發發月糧剋扣用小斗,質實,殺府尹楊朝棟,知縣祝敬,斗給陳伍等眾」。提督親軍馬信切諫:「立國之初,宜用寬典」。成功不以為然說:「立國之初,法貴於嚴,庶不致流弊,俾後之守者,易為治耳。」馬信稱服。
成功入台時,台灣仍是「蠻煙瘴雨」之地。島上瘴癘之氣肆虐,想要在台灣存活下去,必須克服「水土不服」和「惡疾瘟疫」二大難關,「海上紀略」載台灣東部狀況:人雖能到,不服水土,生還者無幾。進士盧若騰的殉節篇古詩詠道:警聞海上水土惡,征人疾疫十有九。「台灣外紀」亦載:台地初闢,不服水土,病即死,故各島搬眷不前。成功叛將施琅曾統計鄭氏父子官兵及眷口入台,有三萬多人,病死者高達五、六千人。藍鼎元文集也提到「康熙四十九年始設淡水防兵,生還者,歲不能三分之一」。在這惡劣環境下,成功日夜忙於策劃突破清廷的經濟封鎖,一面擔憂各地屯墾將士所闢「營盤田」的進度,軍糧問題解決?民心安頓?無暇休息,體力透支,稍一不慎,易受風寒,感染瘴癘,就有性命之危。
成功到台的次年(一六六二),連續傳來四件大事,幾乎讓他精神崩潰,悲憤難平:
一. 其父鄭芝龍被清廷以「通海大罪」,滿門老幼,斬首北京,家鄉祖墳也遭破壞。凶信傳來,成功悔恨交加,哭道:「若早聽兒言,何致殺身,然得以茍延至今,亦不幸中之大幸也。」乃披麻帶孝,遙祭其父親。
二. 同年伍月初,又傳來,被奉為正朔的永曆帝及太子在雲南昆明, 被吳三桂所絞殺的凶信。聞此噩耗,成功悲痛不已。
三. 留守廈門的獨子鄭經,竟然和其弟鄭錦的乳母私通生子的醜聞。使得治家律己甚嚴的成功,情何以堪。
四. 成功立命戶官鄭泰就近,在廈門監斬鄭經、乳母、私生子和其妻董夫人(教子不嚴)。
成功入台時,台灣仍是「蠻煙瘴雨」之地。島上瘴癘之氣肆虐,想要在台灣存活下去,必須克服「水土不服」和「惡疾瘟疫」二大難關,「海上紀略」載台灣東部狀況:人雖能到,不服水土,生還者無幾。進士盧若騰的殉節篇古詩詠道:警聞海上水土惡,征人疾疫十有九。「台灣外紀」亦載:台地初闢,不服水土,病即死,故各島搬眷不前。成功叛將施琅曾統計鄭氏父子官兵及眷口入台,有三萬多人,病死者高達五、六千人。藍鼎元文集也提到「康熙四十九年始設淡水防兵,生還者,歲不能三分之一」。在這惡劣環境下,成功日夜忙於策劃突破清廷的經濟封鎖,一面擔憂各地屯墾將士所闢「營盤田」的進度,軍糧問題解決?民心安頓?無暇休息,體力透支,稍一不慎,易受風寒,感染瘴癘,就有性命之危。
成功到台的次年(一六六二),連續傳來四件大事,幾乎讓他精神崩潰,悲憤難平:
一. 其父鄭芝龍被清廷以「通海大罪」,滿門老幼,斬首北京,家鄉祖墳也遭破壞。凶信傳來,成功悔恨交加,哭道:「若早聽兒言,何致殺身,然得以茍延至今,亦不幸中之大幸也。」乃披麻帶孝,遙祭其父親。
二. 同年伍月初,又傳來,被奉為正朔的永曆帝及太子在雲南昆明, 被吳三桂所絞殺的凶信。聞此噩耗,成功悲痛不已。
三. 留守廈門的獨子鄭經,竟然和其弟鄭錦的乳母私通生子的醜聞。使得治家律己甚嚴的成功,情何以堪。
四. 成功立命戶官鄭泰就近,在廈門監斬鄭經、乳母、私生子和其妻董夫人(教子不嚴)。
鄭泰以「世子,子也,不可拒父;諸將臣也,不可拒君;泰於藩主(成功)為兄行,拒之可也」。僅殺乳母和私生子,拒殺鄭經和董夫人。鄭泰、洪旭、黃旭等又抗命,拒不搬眷來台,台廈音訊也不完全暢通,使一向以「軍紀嚴明」著稱的成功,狼狽不堪。接連的重擊,成功終於無法支撐,精神為之崩潰,受風寒所傷,染成重病,藥石無效,含恨而終。臨終前長嘆說:「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七年,進退無據,罪案日增;今又屏跡暇荒,邃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始孤臣至於此極也!」
一六六二年五月八日,這位驅荷蘭開台英雄,飲恨而逝,享年三十九載,距他來台灣,還不到一年。後人緬懷這一代英雄,為他立廟祭祀。
「牡丹社事件」,日軍侵台,清派船政大臣沈葆禎率兵駐台防禦,沈葆禎見台地人民仍非常敬畏鄭成功,仍於一八七四年上奏朝廷,為成功追縊建祠,奏准,建「延平郡王祠」於台南。日人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一書中也盛讚他是創業英才。
成功病逝後第五天,在台諸將偽造「成功遺命」,佈告四方,擁其同父異母弟鄭襲(又稱世襲)為「東都主」,並在台南沿岸部署防務。在廈門的鄭經於五月十四日接到訃音,鄭經親信洪旭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先嗣位,然後發喪」,鄭經嗣位,稱「世藩」。不久,台灣傳來他叔父鄭襲自立為「東都主」,鄭經為確立其「正名」,抬出明朝宗室寧靖王朱術桂為他背書,以正統自居。清廷獲知,趁機向鄭經招降,鄭經為免有後顧之憂,密令鄭泰等人虛與清廷議和,仿朝鮮例,稱臣納貢。為取信於清,遂繳上明朝所敕賜印信,軍民土地清冊,並交還以前擄獲清朝各州、縣大印15顆,以取信於清廷。
待部署就緒,鄭經將全廈防務,交給官兵洪旭,戶官鄭泰留守,命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陳永華為參軍,率軍回台,先到澎湖略作休息,派人入台刺探軍情,回報各地防備周全,鄭經知不免一戰,率軍直擊台灣,經一番苦戰,擊敗鄭襲,並俘虜擁立鄭襲的蕭拱辰,黃昭等將領。鄭經順利進入安平,確立他在台澎金廈的統帥權。
鄭經貪戀金夏的繁華,無心久留台灣,命勇衛黃安總管承天府,南北二陸軍務,就率兵回廈門。一回廈門就以戶官鄭泰曾和台灣鄭襲有書信往來,就以「擁立鄭襲拒鄭經嗣位」的莫須有罪名,收押鄭泰。鄭泰弟鳴駿、子饡緒一怒之下,帶八千多名將士和一百多艘戰艦,向清廷投降。
清廷得此精銳水師,加上被逐出台灣,懷恨在心的荷蘭人,主動向清廷請戰,清這時有戰船三百多艘,夾板船十四艘;而鄭經因鄭鳴駿等降清,戰船僅有十多艘,雙方實力懸殊,雖鄭軍善於水戰,亦終非清廷對手,被迫棄守金、廈二島,退守銅山(今東山島),軍心渙散,連親信將領周全斌、黃廷等先後降清。洪旭見狀不可為,建議鄭經棄守銅山,撤兵回台。鄭經見大勢已去,只好倉皇回台。
一六六四年三月,鄭經退回台灣,總計降清文武官員近四千人,正規軍四萬多人,船隻有九百多艘,約佔其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隨鄭經回去的不過六、七千人而已。損失不可不謂慘重。
二千年台灣政黨輪替,國親二黨選輸不服輸。三年來,處處牽制新政府,使新政府寸步難行,政爭激烈,甚至不惜拉攏中國對抗新政府,有如鄭經叔姪爭位翻版,清廷得利相似,讀史不可不慎。
《音樂台灣》
一六六二年五月八日,這位驅荷蘭開台英雄,飲恨而逝,享年三十九載,距他來台灣,還不到一年。後人緬懷這一代英雄,為他立廟祭祀。
「牡丹社事件」,日軍侵台,清派船政大臣沈葆禎率兵駐台防禦,沈葆禎見台地人民仍非常敬畏鄭成功,仍於一八七四年上奏朝廷,為成功追縊建祠,奏准,建「延平郡王祠」於台南。日人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一書中也盛讚他是創業英才。
成功病逝後第五天,在台諸將偽造「成功遺命」,佈告四方,擁其同父異母弟鄭襲(又稱世襲)為「東都主」,並在台南沿岸部署防務。在廈門的鄭經於五月十四日接到訃音,鄭經親信洪旭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先嗣位,然後發喪」,鄭經嗣位,稱「世藩」。不久,台灣傳來他叔父鄭襲自立為「東都主」,鄭經為確立其「正名」,抬出明朝宗室寧靖王朱術桂為他背書,以正統自居。清廷獲知,趁機向鄭經招降,鄭經為免有後顧之憂,密令鄭泰等人虛與清廷議和,仿朝鮮例,稱臣納貢。為取信於清,遂繳上明朝所敕賜印信,軍民土地清冊,並交還以前擄獲清朝各州、縣大印15顆,以取信於清廷。
待部署就緒,鄭經將全廈防務,交給官兵洪旭,戶官鄭泰留守,命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陳永華為參軍,率軍回台,先到澎湖略作休息,派人入台刺探軍情,回報各地防備周全,鄭經知不免一戰,率軍直擊台灣,經一番苦戰,擊敗鄭襲,並俘虜擁立鄭襲的蕭拱辰,黃昭等將領。鄭經順利進入安平,確立他在台澎金廈的統帥權。
鄭經貪戀金夏的繁華,無心久留台灣,命勇衛黃安總管承天府,南北二陸軍務,就率兵回廈門。一回廈門就以戶官鄭泰曾和台灣鄭襲有書信往來,就以「擁立鄭襲拒鄭經嗣位」的莫須有罪名,收押鄭泰。鄭泰弟鳴駿、子饡緒一怒之下,帶八千多名將士和一百多艘戰艦,向清廷投降。
清廷得此精銳水師,加上被逐出台灣,懷恨在心的荷蘭人,主動向清廷請戰,清這時有戰船三百多艘,夾板船十四艘;而鄭經因鄭鳴駿等降清,戰船僅有十多艘,雙方實力懸殊,雖鄭軍善於水戰,亦終非清廷對手,被迫棄守金、廈二島,退守銅山(今東山島),軍心渙散,連親信將領周全斌、黃廷等先後降清。洪旭見狀不可為,建議鄭經棄守銅山,撤兵回台。鄭經見大勢已去,只好倉皇回台。
一六六四年三月,鄭經退回台灣,總計降清文武官員近四千人,正規軍四萬多人,船隻有九百多艘,約佔其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隨鄭經回去的不過六、七千人而已。損失不可不謂慘重。
二千年台灣政黨輪替,國親二黨選輸不服輸。三年來,處處牽制新政府,使新政府寸步難行,政爭激烈,甚至不惜拉攏中國對抗新政府,有如鄭經叔姪爭位翻版,清廷得利相似,讀史不可不慎。
《音樂台灣》
出口轉內銷的音樂品味
你欣賞的是歌聲、旋律,還是國外的大幅報導?
你信任的是耳朵,還是眼睛?
你信任的是耳朵,還是眼睛?
文/楊靜芬(正興國小)
我不是樂評家,也不是社會觀察者,我只是個關心台灣音樂發展的國小教師。近來我越來越相信,很多人是用「視覺」來欣賞音樂,甚至是用小鼻子小眼睛的「族群意識」來區分音樂。更糟糕的是,人們欣賞音樂的起點很可能是因為國外媒體的報導與評論,而不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動,換句話說,這樣的音樂品味,很可能是「出口轉內銷」的結果。
去年的金曲獎出現令我感動的得獎結果-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樂團獎: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鄭智仁(天頂的星)。金曲獎從1990年開始至今已舉辦十三屆,第一、二屆的獎項並沒有明顯地將語言問題突顯出來(第一屆最佳女演唱人為江惠、第二屆最佳男演唱人為洪榮宏),但從第三屆到第七屆,獎項開始有了「國語」與「方言」(得獎者演唱的都是所謂的台語歌)的分別;第八屆開始有了流行音樂獎、世界華人作品獎、非流行音樂獎三大類別,第九屆則剩下流行類與非流行類,一直到去年。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屆流行音樂類的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為陳建年、最佳新人獎為紀曉君,兩人都是台灣原住民卑南族人;非流行音樂類最佳作曲人為林生祥(交工樂隊)、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為林生祥、鍾永豐、陳冠宇(我等就來唱山歌)。
寫到這裡,我思考著兩個問題:「國語」及「方言」之分別?何謂「流行」與「非流行」音樂?
電影「獵風行動」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塞班島一役中,美軍因為慣用的密碼常被日軍竊聽及破解,所以利用納瓦霍族語設計了一套繁複的密碼,並徵召納瓦霍族人入伍,訓練他們成為密碼發布員符…,這曾是一段被美國軍方列為機密的史實。一位納瓦霍族人說:「以前我們說母語要罰錢,會被關進監牢…,他們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的母語會救了整個世界。」
美國境內的民族組成複雜,自然各民族使用的語言、文化背景也不同,比起台灣可是龐大得多,為了讓彼此溝通方便、減少誤解的發生,於是他們有所謂的官方語言:(美式)英語。這並不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語言,但因為漂洋過海後,生活習慣及風土民情不同且隨時間及各民族間交互影響下,衍生了所謂的「美語」,不僅有了許多新字,語法及發音也有不同,其實這在語言的演變裡是很平常的;至於為何會選英語為他們的官方語言?除了政治因素外(當然美國也曾經對他們的原住民印地安人進行文化及語言打壓),當然也是因為美國境內以英語為母語的使用者佔多數(回頭看台灣,倒是反其道而行)。
再看美國的葛萊美音樂獎(唱片界的奧斯卡獎),各項獎別齊備(已舉辦四十五屆),包括了:流行、傳統流行、搖滾、另類音樂、饒舌、鄉村音樂、草根藍調、古典…等共九十二個獎項,這幾年馬友友頻頻得獎,才讓一向只看到媒體大肆報導流行音樂消息的台灣人,知道原來葛萊美獎也有古典音樂的獎項,而深感與有榮焉。就像是交工樂隊,雖然曾在台北國際音樂節與各國樂團共同演出,更曾在前年獲邀至歐洲巡迴演唱,但在台灣國內,知道什麼是「交工」樂隊或聽過交工樂隊歌曲的人實在太少;若不是這次在台灣音樂界的盛事-金曲獎獲得了「流行」音樂類最佳樂團獎,引起媒體及歌迷們的一陣騷動,到現在台灣的新世代還是只知道五月天跟周杰倫。
如果用傳統樂器演奏出周杰倫的歌(這不是沒人做過,只是難度不同),你會覺得這是流行音樂還是傳統(古典)音樂?個人揣測,本屆金曲獎會將交工樂隊的專輯從非流行音樂歸類到流行音樂,必定是有人已經看出這種「報導音樂」將會流行也勢必流行!
當郭英男的歌聲在奧運場上飄揚,全世界為之震動不已時,你還記得這樣的歌聲已經在山上傳唱了幾百年了嗎?你欣賞的是歌聲、旋律,還是國外的大幅報導?你信任的是耳朵,還是眼睛?
去年的金曲獎出現令我感動的得獎結果-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樂團獎: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鄭智仁(天頂的星)。金曲獎從1990年開始至今已舉辦十三屆,第一、二屆的獎項並沒有明顯地將語言問題突顯出來(第一屆最佳女演唱人為江惠、第二屆最佳男演唱人為洪榮宏),但從第三屆到第七屆,獎項開始有了「國語」與「方言」(得獎者演唱的都是所謂的台語歌)的分別;第八屆開始有了流行音樂獎、世界華人作品獎、非流行音樂獎三大類別,第九屆則剩下流行類與非流行類,一直到去年。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屆流行音樂類的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為陳建年、最佳新人獎為紀曉君,兩人都是台灣原住民卑南族人;非流行音樂類最佳作曲人為林生祥(交工樂隊)、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為林生祥、鍾永豐、陳冠宇(我等就來唱山歌)。
寫到這裡,我思考著兩個問題:「國語」及「方言」之分別?何謂「流行」與「非流行」音樂?
電影「獵風行動」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塞班島一役中,美軍因為慣用的密碼常被日軍竊聽及破解,所以利用納瓦霍族語設計了一套繁複的密碼,並徵召納瓦霍族人入伍,訓練他們成為密碼發布員符…,這曾是一段被美國軍方列為機密的史實。一位納瓦霍族人說:「以前我們說母語要罰錢,會被關進監牢…,他們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的母語會救了整個世界。」
美國境內的民族組成複雜,自然各民族使用的語言、文化背景也不同,比起台灣可是龐大得多,為了讓彼此溝通方便、減少誤解的發生,於是他們有所謂的官方語言:(美式)英語。這並不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語言,但因為漂洋過海後,生活習慣及風土民情不同且隨時間及各民族間交互影響下,衍生了所謂的「美語」,不僅有了許多新字,語法及發音也有不同,其實這在語言的演變裡是很平常的;至於為何會選英語為他們的官方語言?除了政治因素外(當然美國也曾經對他們的原住民印地安人進行文化及語言打壓),當然也是因為美國境內以英語為母語的使用者佔多數(回頭看台灣,倒是反其道而行)。
再看美國的葛萊美音樂獎(唱片界的奧斯卡獎),各項獎別齊備(已舉辦四十五屆),包括了:流行、傳統流行、搖滾、另類音樂、饒舌、鄉村音樂、草根藍調、古典…等共九十二個獎項,這幾年馬友友頻頻得獎,才讓一向只看到媒體大肆報導流行音樂消息的台灣人,知道原來葛萊美獎也有古典音樂的獎項,而深感與有榮焉。就像是交工樂隊,雖然曾在台北國際音樂節與各國樂團共同演出,更曾在前年獲邀至歐洲巡迴演唱,但在台灣國內,知道什麼是「交工」樂隊或聽過交工樂隊歌曲的人實在太少;若不是這次在台灣音樂界的盛事-金曲獎獲得了「流行」音樂類最佳樂團獎,引起媒體及歌迷們的一陣騷動,到現在台灣的新世代還是只知道五月天跟周杰倫。
如果用傳統樂器演奏出周杰倫的歌(這不是沒人做過,只是難度不同),你會覺得這是流行音樂還是傳統(古典)音樂?個人揣測,本屆金曲獎會將交工樂隊的專輯從非流行音樂歸類到流行音樂,必定是有人已經看出這種「報導音樂」將會流行也勢必流行!
當郭英男的歌聲在奧運場上飄揚,全世界為之震動不已時,你還記得這樣的歌聲已經在山上傳唱了幾百年了嗎?你欣賞的是歌聲、旋律,還是國外的大幅報導?你信任的是耳朵,還是眼睛?
《思戀台灣》
青芒果的想法
教書十三冬啊!總是期盼我們的教育內容有台灣的觀點,
與生活有連繫,人生才踏實,不要像我們等到長大覺醒了,辛苦追尋。
與生活有連繫,人生才踏實,不要像我們等到長大覺醒了,辛苦追尋。
文/闕杏芬(樟樹國小)
我是1964年生的,套現在流行話語,就是五年三班。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那時我二十三歲,。
1984年,我二十歲,結束大學重考二冬的痛苦和壓力,真歡喜迎接人生的另一階段。那年的秋冬,耳邊常常有類似這樣的話:「上課錄音的,聽完要記得洗掉。」「中華民國的憲法在以三民主義為指導原則下發展的…制度,和外國的憲法制度比較,那一種較好?」我的大一憲法教授以比較憲法的角度來講授。當時我的憲法成績是低空飛過,不過他苦心介紹憲法,比較各國對人身自由、結社自由、言論自由…等的立法例,使我深深對基本人權有了興趣,有機會留意到日後台灣新國家新憲法運動。
同年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你們是很幸福,想想和你們同年的有的沒上大學在工作的,能如此安心上課?該多用心。這是另一位教授勉勵的話,他的話觸動我的不安,要了解台灣社會的現狀。
以前很流行電腦擇友。在大二,想說好玩也跟進,當時有認識一位經濟系的學長,在通信的過程,知道台灣各方面都很落後,需要快速追求進步。感覺自己實在真見笑,無了解社會。那時有些出版社出版關懷台灣社會的書,如自立、敦理,加減翻過一、二本,才使我淡薄仔了解當時的台灣現狀。
1988年發生5月二十日農民上街頭,要求農業改革,那天晚上,我坐客運要回家,司機要我們提早下車,下車走路到火車頭搭火車時,沿路有距馬阻擋,那時我心裡在想為甚麼要用東西擋路?可以嗎?後來我在楊渡的「民間的力量」一書,才淡薄仔了解台灣長久因為農業支援工業的政策下,農業崩解、海岸環境破壞的情形。
80年代、90年代的台灣,有很多人在民間從事關懷在地、土地、全台灣,他們的理念、熱情,陪伴我度過青年苦澀時期,解放一位受升學束縛的少年家的心靈。我真感謝我的身邊有這些敢講真理、真話的前輩,由於他們的話,才打開年輕一輩思想自由的門窗,淡薄仔了解台灣社會的傷口,了解終戰後台灣社會改造運動的真締。
關於台灣國家定位,自小對人人稱頌的移民,很不屑,直想在自己出生的土地成長。但由於教育的洗禮,對中國的史地很熟悉,還記得,重考時,補習班老師曾罵我們是不知道台灣地理的「台僑」。還是到90年代,在自立晚報看到訪問李鴻禧教授,講到台灣要以香港做警惕,主張「民族自決」台灣人自己決定運命,才有意識到。後來看了台北南港二二八口述歷史以及接觸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過程,才有深刻感受被壓制,有較堅定的國家認同。
我的教學生涯,初初四、五年,僅照教學手冊努力教學,偶而在反核遊行前幾天,會在自然課的課堂上放「揭穿核電神話」錄影帶,心想雖然是小學四、五年的學生,但看到外國核電廠爆發的例,在他們的心靈可能留下異類的影像,待長大有另類的思考空間。
後來,1995年9月,我分配到教五年級的社會,國小五年級的社會課程主要在教授認識我國的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而當時的課本未開放,所謂的我國是包山包海,是台灣+中國+西藏+外蒙古,我會先複習台灣的情形,再介紹「我國」;曾經問學生台灣算不算一個國家?有少數學生舉手回答可以選總統,有自己的貨幣,航空自主權,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隔年適逢台灣第一屆民選總統選舉,中國以飛彈恐嚇台灣,也伺機講述台灣在西太平洋戰略的重要性,台灣的運命要自決的想法。
在那年教社會,給我印象較深,有兩件。一是講到家庭結構,牽到童養媳,與生活較接近,同學興致較高,會私下議論;二是我將課本的「我國文化」掉包,換介紹台語歌「火金姑」及客語詩「火焰蟲」,我教二班,其中有一班的學生,在下課時,問我下次可以介紹他們的阿美族文化嗎?我回答我回去找找。
學生裡,也有人想要知道他們族群的文化,這是他們知的權利,也是老師的義務。但是當時的我實在很心虛,僅能介紹他們的語言,已有文字--羅馬字,和撥放歌曲。
教書十三冬啊!總是期盼我們的教育內容有台灣的觀點,與生活有連繫,人生才踏實,不要像我們等到長大覺醒了,辛苦追尋。也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他們的青春年少時,能和同學建立互相合作研究的伙伴關係,而不是在互相競爭比分數,以迎接國際的挑戰。最後期待,老師的納稅和退休制度可以和一般勞工平起平坐,才有尊嚴,起造一個有公義、科學、愛的社會。
客語諺語
福佬語童謠
點啊點叮噹,看佗一個卡好康,點啊點叮噹,啥人今暗欲嫁翁。──點叮噹
Tiam2 a2 tiam2 tin1 tang1 , khuann3 toh4 cit8
e5 khah4 ho2 khang1 , tiam2 a2 tiam2 tin1 tang1
, siann2 lang5 ing1 am3 beh4
ke3 ang1 。──── Tiam2 tin1 tang1
我是1964年生的,套現在流行話語,就是五年三班。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那時我二十三歲,。
1984年,我二十歲,結束大學重考二冬的痛苦和壓力,真歡喜迎接人生的另一階段。那年的秋冬,耳邊常常有類似這樣的話:「上課錄音的,聽完要記得洗掉。」「中華民國的憲法在以三民主義為指導原則下發展的…制度,和外國的憲法制度比較,那一種較好?」我的大一憲法教授以比較憲法的角度來講授。當時我的憲法成績是低空飛過,不過他苦心介紹憲法,比較各國對人身自由、結社自由、言論自由…等的立法例,使我深深對基本人權有了興趣,有機會留意到日後台灣新國家新憲法運動。
同年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你們是很幸福,想想和你們同年的有的沒上大學在工作的,能如此安心上課?該多用心。這是另一位教授勉勵的話,他的話觸動我的不安,要了解台灣社會的現狀。
以前很流行電腦擇友。在大二,想說好玩也跟進,當時有認識一位經濟系的學長,在通信的過程,知道台灣各方面都很落後,需要快速追求進步。感覺自己實在真見笑,無了解社會。那時有些出版社出版關懷台灣社會的書,如自立、敦理,加減翻過一、二本,才使我淡薄仔了解當時的台灣現狀。
1988年發生5月二十日農民上街頭,要求農業改革,那天晚上,我坐客運要回家,司機要我們提早下車,下車走路到火車頭搭火車時,沿路有距馬阻擋,那時我心裡在想為甚麼要用東西擋路?可以嗎?後來我在楊渡的「民間的力量」一書,才淡薄仔了解台灣長久因為農業支援工業的政策下,農業崩解、海岸環境破壞的情形。
80年代、90年代的台灣,有很多人在民間從事關懷在地、土地、全台灣,他們的理念、熱情,陪伴我度過青年苦澀時期,解放一位受升學束縛的少年家的心靈。我真感謝我的身邊有這些敢講真理、真話的前輩,由於他們的話,才打開年輕一輩思想自由的門窗,淡薄仔了解台灣社會的傷口,了解終戰後台灣社會改造運動的真締。
關於台灣國家定位,自小對人人稱頌的移民,很不屑,直想在自己出生的土地成長。但由於教育的洗禮,對中國的史地很熟悉,還記得,重考時,補習班老師曾罵我們是不知道台灣地理的「台僑」。還是到90年代,在自立晚報看到訪問李鴻禧教授,講到台灣要以香港做警惕,主張「民族自決」台灣人自己決定運命,才有意識到。後來看了台北南港二二八口述歷史以及接觸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過程,才有深刻感受被壓制,有較堅定的國家認同。
我的教學生涯,初初四、五年,僅照教學手冊努力教學,偶而在反核遊行前幾天,會在自然課的課堂上放「揭穿核電神話」錄影帶,心想雖然是小學四、五年的學生,但看到外國核電廠爆發的例,在他們的心靈可能留下異類的影像,待長大有另類的思考空間。
後來,1995年9月,我分配到教五年級的社會,國小五年級的社會課程主要在教授認識我國的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而當時的課本未開放,所謂的我國是包山包海,是台灣+中國+西藏+外蒙古,我會先複習台灣的情形,再介紹「我國」;曾經問學生台灣算不算一個國家?有少數學生舉手回答可以選總統,有自己的貨幣,航空自主權,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隔年適逢台灣第一屆民選總統選舉,中國以飛彈恐嚇台灣,也伺機講述台灣在西太平洋戰略的重要性,台灣的運命要自決的想法。
在那年教社會,給我印象較深,有兩件。一是講到家庭結構,牽到童養媳,與生活較接近,同學興致較高,會私下議論;二是我將課本的「我國文化」掉包,換介紹台語歌「火金姑」及客語詩「火焰蟲」,我教二班,其中有一班的學生,在下課時,問我下次可以介紹他們的阿美族文化嗎?我回答我回去找找。
學生裡,也有人想要知道他們族群的文化,這是他們知的權利,也是老師的義務。但是當時的我實在很心虛,僅能介紹他們的語言,已有文字--羅馬字,和撥放歌曲。
教書十三冬啊!總是期盼我們的教育內容有台灣的觀點,與生活有連繫,人生才踏實,不要像我們等到長大覺醒了,辛苦追尋。也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他們的青春年少時,能和同學建立互相合作研究的伙伴關係,而不是在互相競爭比分數,以迎接國際的挑戰。最後期待,老師的納稅和退休制度可以和一般勞工平起平坐,才有尊嚴,起造一個有公義、科學、愛的社會。
客語諺語
福佬語童謠
點啊點叮噹,看佗一個卡好康,點啊點叮噹,啥人今暗欲嫁翁。──點叮噹
Tiam2 a2 tiam2 tin1 tang1 , khuann3 toh4 cit8
e5 khah4 ho2 khang1 , tiam2 a2 tiam2 tin1 tang1
, siann2 lang5 ing1 am3 beh4
ke3 ang1 。──── Tiam2 tin1 tang1
《客家諺語欣賞》
大路生啊在嘴上。Thai3 lu3 sang1 a3 choi1 coi3 hong3 。
半分婿郎半分子。Pan3 fun3 se3 long5 pan3 fun3 cii2 .
《鶴佬童謠欣賞》
半分婿郎半分子。Pan3 fun3 se3 long5 pan3 fun3 cii2 .
《鶴佬童謠欣賞》
抱孩兒,才知父母時。
Chiu2 pho7 hai5 ji5,ciah4 cai1 pe7 bu2 si5。
正月寒死龜,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死做田夫。
Ciann1 geh8 kuann5 si2 ku1,ji7 geh8 kuann5 si2 gu5,sann1 geh8 kuann5 si2 co3 chan5 hu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