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水龍
(1903年生)台南下營鄉人,雙親早逝,13歲就獨立生活。1916年公學校畢業,1920年赴日求學,1929年赴法,1931年作品入選巴黎「秋季沙龍」1933年回台獲聘為「台展」西畫部審查員。反對象牙塔的藝術,不能忍受「台展」作品成藝術殿堂的珍品,認為:「為促進純粹美術之發展首先應推行生活工藝……生活才能導入純粹美術之境地。」畢生努力於把藝術從殿堂帶進十字街口,其價值遠超過「帝展」所帶來的榮譽。
把帳算清才有和平──
摧毀二二八碑文的感想
文/劉明新(新埔國中)
二二八決定放假的隔天晚上,我有位同事的大姊遠從台中來台北作客,一見面就批評「二二八怎麼可以放假」。姊弟因此爭辯不休,話越說越大聲,最後一怒之下,飯也沒吃,當夜又帶著兒女回台中去了。
自從一九八七年解嚴──臺灣的民主春雷乍響之後,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帶動臺灣主體意識的覺醒,促使許多在大中國教育體制下的「龍的傳人」心理頗難適應。因為長期政治洗腦的關係,他們已很難跳脫中華文化的制約,也不可能站在臺灣主體的立場,用人道及正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尤其是一些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書讀得越高,中毒越深,愈難理喻;離這塊土地也愈遠,自然有無情無義的行徑,而不自知。他們住華廈,開高級汽車,只看大中國傳聲筒的報紙,對臺灣的悲苦無動於衷,有辦法就把兒女送出國,儼然在臺灣的「高級華人」。雖然身在臺灣,身家一切都是臺灣之所賜,就是看不起臺灣,無法認同臺灣。正如我這位同事的大姊,堂堂國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是某公家機關的主管,三十歲之前從未聽過二二八,三十歲之後知道有二二八這事件,卻只會為劊子手辯解說:「你如何證明那些史料不是造假的?你又怎麼知道真相不是本省人在殺外省人?……」還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說:「二二八既然可以放假,那麼,七七事件,南京大屠殺是不是也應該放假?」
我只是感到無邊的悲涼。一個在臺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求學過程中,從來沒有懷疑過教科書中那些歷史、偉人、大有為政府、看魚兒往上游……是統治者變造的洗腦工具,卻偏偏懷疑擺在眼前二二八的苦難與血淚!天啊,這到底是一種甚麼樣的教育培養出的心態?為甚麼竟偏執、無明、冷血一至於此!他們可大部份都是好太太、好老師和好主管,怎麼單單對臺灣的苦難如此冷感呢?
七七事件和南京大屠殺是否要放假紀念,那是中國人的事,與臺灣無關。站在世界和平和人道主義的立場,我們當然譴責日本人當年對中國的侵略和屠殺。然而,我們更感椎心之痛的是,部分有漢人血統的中國人對臺灣人冷血地、有計畫的屠殺,只因他們是臺灣人,無法容忍野蠻腐敗政權的欺壓。那種苦難才是切膚之痛,而且已溶入臺灣人的心靈之中。我這位同事的大姊是不是該想想:你們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有多少死傷超過數十萬滅人種族的歷史?遠的不說,單只清朝時左宗棠揮軍攻入新疆,就屠殺回民百萬以上;一九五九年,新中國毀約入侵西藏,藏人死傷數十萬;而獨夫毛澤東大搞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運動,被餓死、鬥死的中國人也在千萬以上,中國人何時曾反省過?中國人仇恨日本人可以理解。可是一個比別人野蠻的人老是指責別人野蠻,就有點花臉笑麻哥的味道了。難怪中國國防部長敢向世界說:「天安門事件沒死一個人。」
平心而論,一切的癥結就在於:到如今我們還未把帳算清。那些當年的劊子手、幫兇、台奸、共犯結構及其後代族群的一部份人,至今仍逍遙法外,毫無悔意。甚至透過其教育系統和包裝精美的強勢媒體,企圖掩蓋事實,扭曲真相,不惜迎合中國,欲置臺灣於死地。顯然地,大家都在「族群和諧」的大帽下和浠泥,不敢把真相公布,將劊子手繩之於法,或是摧毀一切不義的教材、銅像、紀念廟等。在是非不明、帳未算清的情況下,又怎會有和平?
二二八紀念碑在揭幕幾小時之後就被摧毀,是理所必然的事。這顯示臺灣人已不再軟弱地等待統治者的平反,也代表臺灣人民已著手建立一個是非分明、充滿正義的國度。因為包容不是毫無是非,寬恕也不代表遺忘或鄉愿。為了臺灣將來真正的族群和諧,人人都要學習猶太人天涯海角緝捕納粹共犯的精神;對禍首元兇的追訴,也是綿綿無盡期的。
所以碑文的摧毀,是件好事。因為,把帳算清,才有真正的和平。和浠泥不是臺灣人應有的精神。
《教育改革》
教育省思(ㄧ )
文/莫 子
雖然投入學校教育時間不長,對教育問題的關心卻早在就讀師範院校之前,這樣的關心在讀花蓮師院時更深刻化。進入學校教書後,對實際教育運作有更進一步的觀察,因此對教改的理想與實際,也有了不同於以往學生時代的看法。一年多的任教時間裡,我一直思索也想努力的是,如何在教育的理想與社會的現實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本文將由個人對教育現象的觀察,引出作為人文科學的一支,及批判理論學者阿圖塞所說的教育是「國家機器」的重要一環。教育是有其來自對象的人性複雜及無所逃避的國家社會現實功能。而是否能夠完全實踐如康德所說:「人即目的」的這種純粹教育目的,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今天也許只能當成精神指標或中心思想;避免人被過度異化的警鐘。至於實際的運作似乎無可避免的要放入自由市場競爭運作,這樣的難題即使在台灣今天談教育鬆綁,其鬆綁的哲學基礎最後也逃不過以資本主義的模式解決。
本文的最終目的,便是在一片的教改聲中提出幾個觀察,作為多數人對開放教育的害怕與裹足不前的某種解釋,期盼在兩極化的教育認知中,試著思索一位老師在此洪流中如何取得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這平衡點是什麼?
一、問題的產生—教育的對象是人
教育的現實及無奈在於,不管教育大環境多麼的令人不滿意,對大多數人而言,常常只能默默承受。大人是這樣走過,看著下一代的孩子也要走同樣的路,雖然心中不捨,理智也告訴自己說:人生不應該只是這樣。但,當大人們每每想起自己因無高學歷而必須生活艱苦或因擁有較好學歷而享有較高生活品質時,最後也只能義正詞嚴的說:「孩子為了你將來的前途著想,你必須撐下去」。能做出與大環境相對立決定的畢竟是少數。因為大環境如此,誰也不敢,也不能拿孩子當犧牲品去挑戰體制,因為這是雞蛋碰石頭。
教育現象的背後往往是複雜糾葛而非像談理論般的單純。如果教師明知聯考就是要考黨化的三民主義、僵硬無聊的公民道德、找不到真實地理位置的中國地理等這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知識,學校老師能夠不教嗎,敢不教嗎?即使良心及經驗都告訴老師們,讀這些東西真的沒用。
當教育改革者及開放教育鼓吹者,談禁用參考書、不能也不必補習、談如何讓孩子在開放的環境中學習……等。只是,在了解到這些大多數擁有高學歷、高生活品質的學者專家、教改人士的子女多數還是係出明星學校,甚至在國外留學時。多數民眾除了悔恨當初經濟條件差,無能力讀書或自己不用功外,也只能哀傷感慨:如果他們不需要那麼賣命工作;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知識指導孩子課業;如果他們能夠像大學教授那樣懂得協助孩子成長學習,給孩子好環境;如果……。那麼他們的孩子也不必補習了,他們更可以到處演講告訴別人;他是如何懂得尊重孩子,不重視課業,不給孩子壓力。
這樣的觀察只是要說明,教育情境的複雜及兩難。同時說明了教育的特性及其功能目的。教育的對象是人,不是機器,也不是動物容許實驗失敗而放棄。而且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社會化,除非這個孩子將來要離群索居或不在台灣生活,否則讓孩子將來能在台灣社會生存競爭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了。順此思考,任何無法滿足或違背上述最基本要求的教育歷程,在多數的人看來都是危險的也是不切實際。
當然,我們願意相信人對社會環境具有積極主動的開創意義,只是社會及歷史的發展趨勢,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就算是號稱民主開放的社會,這樣的積極開創相當程度的需要奠基在社會的現實價值上。(未完下期待續)
《台灣建築》
起造一間台灣人e噶瑪蘭厝
文/黃瑞疆(宜蘭高中)
一切創作都是艱難的,開創一種可大可久的新傳統尤其艱難。尋找台灣居住文化的「宜蘭厝」活動,無疑是台灣草根建築運動的歷史先鋒,也必將是建構台灣建築文化的重要里程。本人得以參加這個歷史的盛會,感覺特別的榮幸和驕傲。
前年春尾,在台大校友會館,第一次聽林志成建築師分析噶瑪蘭的居住文化,發現和我長年以來所從事的台灣本土運動不謀而合,內心頓時激動不已。沒想到在台灣文化當中,建築文化也有咱自成一格的傳統,她的自然、樸實、優雅、活潑的海洋性格,和外來虛假的中國建築以及強勢的西洋建築完全不同,當下立刻決定和林建築師合作。
經過比圖議價、發包到監工,一年光陰很快過去,噶瑪蘭厝也屹立在大家眼前。 我們這間房子的特色就是噶瑪蘭族建築的特色,也就是噶瑪蘭的建築語彙。蘭陽平原以前的主人是噶瑪蘭族,山區則是泰雅族,噶瑪蘭族後來被漢人追逼而跑到後山的花蓮、台東一帶。俗語:「有唐山公,嘸唐山媽」,包括我本人也有一部分噶瑪蘭族的血統,而我的鄰居或親戚也都有純正的噶瑪蘭族後裔,然而他們大多不承認,要是問他們是不是平埔仔就會挨罵,面對這種情形,將來在這方面要「復健」,恢復他們的信心。
噶瑪蘭建築第一個特色是干欄式,房子下有吊腳,因為以前蘭陽平原沼澤很多,地很潮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蟲害和動物侵擾,所以採吊腳式。但因現代建築科技已經克服這些問題,所以把它取消掉,只保留入口的大圓柱及車庫前兩根方柱作為象徵。 第二個特色就是舌式進口。因為噶瑪蘭族的房屋吊腳下是給畜養的動物住,人是住在二樓,有一個樓梯走上去,和人的舌頭一樣吐出來。
第三個特色是倒梯型牆壁,這種噶瑪蘭式的建築特色類似以前的草莩,壁面由上往下縮,呈斜面,因為這樣雨水才不會倒灌。關於這點,現在建築不能完全依照原有的做法,改用象徵的手法,把斜斜的壁面改採側筋斜撐自吊腳端往上轉化為形式語言,右看左看就有倒梯型的味道了。
第四個特色是雞尾式屋頂,就是屋頂尾端呈雞尾狀,因為噶瑪蘭人的屋頂蓋茅草,所以屋頂分脊尾端就綁成雞尾形。當然要轉化這種形式語言在景觀上仍可維持雞尾式,功能上則轉作為積水使用。積水是因為目前我們的水資源愈來愈欠缺,像石門水庫快變成停車場了,二年前就已經出現,今年又歷史重演,南部的水庫都已經乾枯了,宜蘭當然沒這麼嚴重,但是我相信這樣做有啟發、警惕作用。這個積水設施將來要運用在抽水馬桶、刷地板、或洗傢俱等用水的使用。
以上是噶瑪蘭建築特色的風格重現。 庭園的部份有四、五百坪左右,是以泰雅山林文化做背景,其中的樹都種了三、四年,樹種包含了扁柏、肖楠、牛樟、烏心石等台灣樹種,未來可能也會種印度紫檀等外來樹種。三星一方面地勢較高較冷,另一方面,依我多年種植的經驗,可把高冷帶的樹種平地化。戶外空間的部份是泰雅的山林文化,建築物是噶瑪蘭的海洋文化,加起來就不同於漢族的台灣建築文化。
就功能上而言,我粗略的以室內空間、半戶外空間及戶外空間來談:
室內空間基本上是以三代同堂為主,更兼具了兄弟姊妹過年過節回家聚會的地方。一樓是我父母的活動空間,有大廳、廚房、餐廳、主臥室。二樓也設一個主臥室,加上一個十七坪的社區圖書館。三樓平常隔成兩間客房,親友返鄉時,即可拿掉隔間變成大通舖。
半戶外空間有二樓遮陽的陽台,三樓後側為露台。
戶外空間則包括稻埕,上舖黑石板,旁植橄仔樹,埕上設有石床,人可坐躺休息納涼聊天。另前後簷壁皆鑿有成排圓孔,供野鳥築巢。其實我的房子和本區其他八家最大的不同在;強調人和自然的關係,而非人和神的關係。神是人創造出來的東西,而人來自自然,最後仍需回歸自然,回歸自然就是回歸一切。因此本建築除主體房屋外,最大特色便是遍植林木的大庭園。這片庭園皆我親手栽植培育,房子建成時滿庭皆是高大樹木。這些樹一千年後若仍在原地就是最好的見證,那時大家不必去太平山、阿里山看神木,這裡就有。我把這座庭園取名作月光園,因為這個地方日治時代就叫做月光巷。
簡言之,宜蘭厝就是台灣厝,台灣的歷史上已換過六、七個「頭家」,當然建築物也會改變,但可惜的是都沒有延續,且被連根剷掉。最可憐的就是原住民,歷史最短的也有幾萬年,結果原住民的文化、建築語彙都消失不見,希望大家來注重這項課題,透過我這棟建築拋磚引玉作個試驗,以喚醒原住民的文化,並建立台灣建築的新風格。
《二二八詩選》
愛與希望的歌
文/李敏勇
種一叢樹仔 在咱的土地
不是為著恨 是為著愛
二二八 這一天
你我作伙來思念 失去的親人
種一叢樹仔 在咱的心內
不是為著死 是為著希望
二二八 這一天
你我鬥陣相安慰 不通尚悲傷
從每一片葉子 愛與希望在成長
樹仔會釘根在咱的土地
黑暗的時陣看著天星
在樹頂閃熾
《生態主義》
物質文明下的生態思考
文/林碧堯(東海大學化學系教授)
人類的文明,一直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運用;而推動文明進展的驅動力則依賴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和應用上。易言之,文明是人類應用天然資源的主要產品,而同時伴生的廢棄物,則是無法避免的副產品。
這些文明的副產品,在自然法則的運作下,可以漸漸地回歸到自然系統中,逐漸又變回自然資源;如果這些副產品無法回歸自然的話,它就變成了污染物。
人類文明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對能源開發與技術的運用,尤其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開發,成為近代文明的主要驅動力,造就了二十世紀全球追求舒適,安逸的時髦生活方式的風尚,更成為二十世紀末吹倒共產主義社會的主要利器,將地球的二十一世紀導向追求高物質文明的資本主義形態。經濟發展成了「掠奪」自然資源的「最高指導原則」,科技更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工具。
科技的進步,加速了經濟發展,亦即加速了人類對地球有限資源的開發和運用,人類固然因而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亦即時髦的現代化生活;但是伴此而生的副產品─文明的廢棄物,亦相對巨量增加。可是大自然「消化」副產品的能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相對減少,於是副產品積留,無法回歸自然的污染物,終成了文明的垃圾!生態體系也成了環境保護的主要訴求對象。依據自然法則運作的生態體系,在科技文明的威脅下,處處屈居下風,回歸自然的時程當然比不上科技負面的摧殘。從二氧化碳和水經光合作用,回到葡萄糖的過程至少也要三四個月才有稻米可收割;但是化石燃料使用後排出的廢氣,每部汽車每月排放的二氧化碳平均高達三百公斤,生態體系當然「吃不消」。
更何況人類文明越進步,活動空間越擴增,綠地相對減少;人口數增加,綠樹相對減少,回歸自然的能力當然減弱!不只如此而已,科技文明所製造出來的「非自然」─人工合成品,大自然根本無法「回收」。於是垃圾,終成了科技文明的夢魘。
人,也是生態體系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是透過能源運用方式,將自然資源轉換而來。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回歸自然的生態體系更是脆弱的。
人類若要在這個地球上「永續經營」,對生態體系的維護,就責無旁貸。
1997年2月大事記
文/賴瑞鼎(宜蘭高中)
2.11 美國前陸軍上將比爾.甘乃迪表示臺灣應該獨立,如此可使亞洲地區獲得長期的安定。
2.13 建國黨譴責中國政府違背國際人權,支持維吾爾人追求獨立自決的權利。
2.13 建國黨要求政府比照美國將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生日列為國定假日一樣,將二二八訂為國假日。
2.15 落難書生彭百顯主委,退出民進黨,參選南投縣長,並由葉菊蘭出任競選總幹事。
2.19 李登輝對鄧小平病危消息造成臺灣股市波動指出,這是因為「兩岸關係與國家定位不清所致。」(李登輝主政下的政府,何時把臺灣當國家?「一個中國」政策把臺灣害得還不夠慘嗎?「一個中國」之下絕不可能有清楚的國家定位。)
2.20 臺灣媒體為老鄧服喪!中國時報頭版墨經從事,TVBS主播張雅琴一身黑衣素服。
2.21 臺灣股市老神在在,不受老鄧去世的影響,大漲113點!(如果這是臺灣民族自信,及兩國關係的認知,那不知有多好!)
2.22 建國黨副主席表示:台灣唯有以國家型態存在,才不會遭中國併吞。林山田亦指出;國民黨是台灣建國的絆腳石。
2.22 二二八研究的臺灣三傑之一李筱峰教授指出,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出現五大不當處置──無法明察事實貿然出兵諉過於人以「綏靖」為名展開大屠殺有計畫捕殺臺灣社會精英。對臺灣社會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
2.22 文學家李喬指出:二二八是臺灣必要的痛史。止痛療傷之後,唯有以血肉意志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一途。
2.24 立法院「建立新國家陣線」誕生──陳光復、陳文輝、彭百顯、許添財、陳永興。羅福助當選司法委員會召集人,必可「代天行道」,安啦!
2.25 二二八定為國定假日。這是一個與臺灣土地、臺灣人民真正有關的假日。
《歌謠》
排灣族五年祭祭歌
我經常取的份就是脊椎骨,我的衣服被撕裂了,我追捕(獵物 )時,追那行 走險崖的山鹿,我的短裙掉了。如果我到鄰居送禮肉,我就藏在石牆內,我是英雄人物,那些險崖我跳躍著經過,那些險崖峭壁我跳來跳去橫越過。(Plalegeleg逗搖勇士之曲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