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聯盟機關刊物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第47期(2001/06/01)

《藝術家掠影》
郭東榮
       1927年生於嘉義市。1945年嘉義農林學校(今之國立嘉義農專)畢業。1955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第一名畢業,同年獲全省學生及教員美展第一獎。1956年四人畫展(五月畫會前身)。1957年創始第一屆五月畫展。1966年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院碩士(西洋美術史),1973年再取東京藝術大學院碩士(油畫技法材料研究所),並獲日府展獎勵賞。國內外舉行個展數十次。1989年回國任教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系。
                                    
 夢中的宇宙旅行 20F

相遇的歡樂 30F 

  
新增說明文字
金色的呼喚 20F 

                                                        
有福氣 20F

東北角海岸 20F 

澎湖古厝 30F


金色的呼喚 20F 
《焦點評論》
扶不起的阿戰
就讓他倒了吧!
去李登輝化、去臺灣化,早已成了連系一夥人的最高準則。
文/黃瑞疆(宜蘭高中)
        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劉先生遺詔託孤兒」中寫到,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阿斗)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王。」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 ,泣拜於地曰:......叩頭流血。這是歷史小說中劉備與諸葛亮一段託孤的對話;也是後世「扶不起的阿斗」這句名言的出處,而這個阿斗就是後主劉禪,小字阿斗。
        有今之阿斗名號的國民黨主席連戰,不但扶不起,在兩千年台灣總統大選中慘遭滑鐵盧,更於選後恩將仇報,逼迫一心一意提拔他為接班人的李登輝下台。有人因此譏諷連戰是輸不起又扶不起的今之阿斗,咱們共同的好朋友中山大學陳茂雄教授不以為然,他說:「稱連戰為阿斗,簡直就是侮辱阿斗」,意指連戰根本不如阿斗,大有為阿斗鳴不平之意。考諸歷史,陳教授妙批,實屬公允。幾件事更可為佐證。
        第一:阿斗只是生性疏懶而已,尚能知人善任,讓諸葛亮放手一搏。連戰則不只含金湯匙降世,做到省主席還分不出韭菜和稻子,擔任行政院長卻任由當時台灣省長宋楚瑜散中央的財,綁自己的椿腳,而渾然不覺。
        第二:阿斗為人忠厚老實,連戰卻貌似忠厚,實則心機重重(此點咱們另一個朋友孫慶餘兄看得最透徹),如興票案明明是連系人馬幕後主導,卻嫁禍李登輝,令統派人馬尤其是宋楚瑜的追隨者恨李入骨,令李登輝百口莫辯。
       第三:阿斗單純無爭,連戰則只顧利害,不問是非,興票案明明證據確鑿,是一個純粹的法律案件。連戰卻為了報總統敗選,政權淪失以及核四案對阿扁總統的不滿,竟不惜踐踏法律尊嚴,公然放水不追究宋楚瑜侵吞巨款的刑責,造成司法的嚴重傷害。
        其實連戰的敗相,稍微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早就已經看出來了,兩千年總統大選期間,李登輝總統為了連蕭配的勝選,可謂拖著老命南北奔波,四處趕場,反觀當事人的連戰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到了選戰末期,由於選情緊繃,李登輝為了營造連戰的有利選情,替連戰拉攏本土意識的選票,同時衝決陳水扁的大票倉,特別推出迎合南部選民口味的「兩國論」。可惜台灣選民看到站在連戰身邊的人,不是黑金立委,就是兩蔣時代的守舊政客。到了投票前夕,連勤走中國,朝貢獻媚的陳履安,也跳上了台面放聲疾呼,力挺連戰。這樣的連戰又怎會贏得台灣人的支持呢?
        然而敗選後的連戰卻未因此而覺悟,虛心檢討真正失敗的原因。連戰依舊以王公貴冑的身段,守在封建的象牙塔中,幻想著重新奪回政權的美夢,卻任由李登輝時代因背離台灣民心而遠離政治核心的非主流統派政客把持玩弄,去李登輝化、去臺灣化,早已成了連系一夥人的最高準則。明眼人早已看出連戰的政治末路為期不遠了,年底立委一戰,連戰恐怕就得交出黨主席的棒子,然後回家面壁苦思「連戰不如阿斗」的歷史嘲諷。如果再不覺悟,請連戰到各眷村喪家靈堂走一遭,看看宋楚瑜的吊旗和自己吊旗擺放的位置,便會恍然大悟。
        年底立委改選,不但決定新政府的是否順利施政,更關係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生死禍福,原本一心一意扶持連戰為接班人,最後卻落得被反噬逼宮而有「如心碎的沈痛」的前總統李登輝,應該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整合國民黨本土力量,結合民進黨成為最大的執政聯盟,讓台灣這個多災多難的島國免於繼續沈淪與被併吞的危機。西方俗諺說:「扶不起的,就讓它倒了吧,重新來過不為晚」,敬愛的台灣人,比阿斗更扶不起的連戰就讓他去自生自滅吧!
 
《教育改革》
開放大陸學歷認證,後患無窮!
如果台灣開放對大陸的學歷認證,相信一批批中國高學歷分子,
會像蝗蟲一樣湧入台灣就業市場,屆時台灣子弟真的「畢業即失業」囉!
文/蔡秀菊(漢口國中)
        各位教育先進,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前教育部長吳京上台時,在台灣教育界掀起一陣「點子旋風」。吳京花樣多到被戲稱「無驚」,就是「啥米攏毋驚」。然而時過境遷,他留給國人比較深刻印象的,大概只剩下「首創大專院校女生上成功嶺」這件事吧?
        眾人可能有所不知,吳京是因為準備開放大陸學歷認證,高層意識到其中潛藏的危機,他才黯然鞠躬下台的。然而敦促政府承認大陸學歷的聲音,一直如暗潮般,不時蠢蠢欲動;爾來更挾言論自由而大發厥辭,儼然中國代言人般,對我國政府橫施壓力。
        撇開政治層面不談,筆者僅就承認大陸學歷對台灣造成的現實衝擊,提醒台灣人千萬不要上了中國在台代言人的當。以香港為例,自一九九七回歸中國後,中國內地擁有高學歷的人莫不想盡辦法到香港謀職,因為香港的薪資遠比內地高出許多。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期,大學教授的待遇比台灣還高,怎不羨煞內地「一拖拉庫」擁有博士頭銜的中國人?
        最近筆者一位經常到中國旅遊的朋友親口告訴我,在中國的麥當勞連鎖店外,經常有一堆小孩圍在大門口,用舌頭不斷舔玻璃門。對台灣人而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台灣到處可見的麥當勞速食店,再窮人家的孩子一樣吃得起。這就是號稱世界僅存堅持社會主義路線最大國的中國,檯面上口號順口溜,檯面下個個向資本主義靠攏。自從中國市場對外開放後,有辦法的中國人拼命將子弟送到國外去拿博士學位,拿外國居留權。如果社會主義這麼好,為甚麼有一堆中國人拼命偷渡到外國,造成別國的社會治安問題?如果台灣開放對大陸的學歷認證,相信一批批中國高學歷分子,會像蝗蟲一樣湧入台灣就業市場,屆時台灣子弟真的「畢業即失業」囉!
        其次,筆者要嚴肅地提出思想教育的危機。只要大學院校或國家級的學術機構被中國人滲透,將來中國可以不費一顆砲彈,就輕易地讓台灣人換個腦袋。此話怎說?目前台灣的大學法已經落實「教授治校」精神,新進教師聘任完全由教師評審委員會負責,甄選辦法則由各校各系所自行訂定。可以預期,如果讓一個中國人擠入台灣的大學院校,只要他有辦法當上評審委員,甚至取得系所主任職位,台灣教育界怕不淪為滿清帝國末年門戶洞開,被中國人大舉入侵的命運了。 
        其實,更令人擔心的事,莫過於民間對兩岸交流的熱度遠超過政府。有危機意識的人已開始憂心,中央研究院裡面越來越多中國來的研究員,姑且不論學術交流是否有助提昇台灣的學術研究水準,如果官方沒有制定一套國家安全防護網,怎能說服人民相信這些外來客會不會威脅到台灣的安全。
        再者,台灣言論自由的尺度已經相當開放,如果讓很多擁有中國高學歷或拿國外博士學位的中國人進入台灣的大學院校,屆時他們擎著「言論自由、教學自主」大麾,愛怎麼教就怎麼教,如果我們有異議,說不定還會被扣上「箝制言論自由」的罪名。最後下場,是我們花大筆稅收,請中國人來把台灣子弟通通教成中國人!
        以上所談,只是高等教育的冰山一角,更遑論從私人企業高級員工到販夫走卒、色情服務業。中國人可說是明的、暗的都來;偏偏又有一幫在野黨換了角色就換了腦袋瓜,一直逼新政府要「大三通」、要對台商融資、要全面開放中國官員訪台、要全面開放中國記者駐台採訪……,至於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環境保育、社會福利、民生法令則一再延宕,讓國人認為新政府效率不彰,下回就有機會嬴回選戰。這就是過去以大中國思想教育台灣人的政黨,至始至終頑冥不化。
        筆者分析,為何有一小撮人費盡心機對政府施壓,要求開放大陸學歷認證。因為他們當中有人以僥倖心態,以為跑在法令之前,以後可以就地合法。此舉正中中國下懷。於是有些台灣子弟在台灣升學不順遂,就跑到中國讀大學,甚至還有機會進入名校。對中國而言,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反而多招一些付留學生高學費的台灣子弟,還能施以中國共產思想教育,可謂一石兩鳥。這些拿中國學歷的台灣子弟反過來對台灣施壓,造成台灣內部問題,剛好讓中國計謀得逞。
        各位台灣賢達,前李登輝總統申請赴日簽證,因拒簽屈辱文件,反而贏得勝利;中國從未承認台灣高等學歷,又一再打壓台灣,為何還有一小撮賣台分子,自甘淪為三腳馬!
 
 
 
《歷史》
東寧王朝在台灣(一)
鄭成功的陰暗面
鄭成功雖奉明室為正朔,但終其一生,卻未實踐勤王之使命。
確切的說,鄭成功對明朝的忠誠,語言的表達遠大於具體行動」。
文/陳進中(振聲中學) 
        由於鄭成功驅逐荷蘭,首度在台灣建立漢人政權,頗獲後人的景仰。但在中國高度的中央集權下,歷史的撰寫,常常淪為統治者的工具,配合統治者階段性需求來褒揚或貶抑一件歷史事件或是一個人物。
        鄭成功的奉明正朔,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與流亡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反共復國」的宣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奉明正朔暗諭國民黨政府仍代表中國的正統性,故當時極力捧揚鄭成功為完美無缺的民族英雄。而對岸的共產黨政府,則刻意強調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事蹟,以突顯美帝國在台。中國解放台灣,把台灣視為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以作為驅趕美帝國佔領台灣的正當性,爾後併吞台灣,如同康熙皇帝,正是中國對台政策合理歷史性的唯一依據。
        鄭成功圍攻金陵一役大敗後,退居金門、廈門二小島。由於在軍秣上的缺乏,無法長久支撐其政權,故當時力排眾議,冒險攻台驅荷,以為其安養生息,勵精圖治的根據地。唯當其擊退荷蘭人,據有台灣之後,鄭家軍內眾軍官兵員,仍視台灣為鬼魅異域,不願搬遷或攜家眷來台。江日昇的台灣外記說:「台灣初闢,水土不服,病者即死,故該島之搬眷,具遷延不前」,其中更有不少人因不願搬遷而潛逃回中國大陸。
        鄭成功攻台是為了「暫寄軍旅,養晦待時」,故雖據有台灣,並大事墾殖興業,但都以「反清」的中國戰局著想。抱持著亡命海外的心情與姿態,而佔領台灣也只是短暫性戰略需要,大肆屯墾是為了能有足夠的糧秣期能養兵並反攻中國,完成其統一中國的大夢。由此可推論鄭氏王朝對台灣的發展,並無全盤性或永續經營的想法。
        鄭氏據台初期,為了增產糧食及擴充兵源,因而在中國沿岸島嶼募兵,有不少的「閩粵無賴子弟」搬遷來台,形成社會一大亂源。早期漢人對台灣的移民多因中國長期的戰亂及飢荒,遂千辛萬苦逃至台灣,只想在這塊美麗且豐沃的土地上安身立命,對明日充滿希望。一但鄭成功據台,便硬要把「反清復明」的枷鎖掛在這批人的身上,使他們感到這和我們有何相關,我們為何要捲入這場戰事內?
        鄭成功取代荷蘭佔有台灣,在劉良壁的台灣府誌云:「改台為安平府,赤崁為承天府,總名東都,設縣二,曰天興,曰萬年……」改赤崁為東都明京,在承天府設置府尹,這裡有都,有京,同時有府,還設有尹,完全是帝王京城的規模。此舉等於是把反清復明的事業,拋諸腦後,因成功以廈門為「思明」作為根據地,強烈暗示他對明室的懷念。如今以台灣為東都,自立為王的意味掩蓋了「反清復明」的意圖甚明。「反清復明」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和蔣家王朝的「反攻大陸」如出一轍,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美國教授Ralph.C.Croizer所寫的「國姓爺與中國民族主義」一書中提及:「鄭成功雖奉明室為正朔,但終其一生,卻未實踐勤王之使命。確切的說,鄭成功對明朝的忠誠,語言的表達遠大於具體行動」。
        鄭成功的個性猜忌,剛愎自用,尤其屠殺施琅和黃梧全家,對台原住民不聽命者則「誅夷不餘赤子,田疇蘆舍全毀」(郁永和裨海遊記言),此所以法人Lmbauel.Huart認為鄭成功是一位驕傲而會記恨,專橫而有時殘酷的人。
        鄭成功為策略需要,繼承荷蘭人的殖民統治方式,變本加厲的剝削,壓榨開拓者與原住民的血汗果實。清諸羅知縣季麒麟說:「自偽鄭竊台灣,取之田所生十中之八九,從丁重斂,二十餘年民不堪命」。
        黃叔璥的「赤崁筆談」說:「向前(荷治)之王田皆為官田,鄭氏宗黨及文武官員及庶民有力者,招佃耕墾,自收其租,納課於官,名曰私田」,這和荷人之殖民土地官有制度,有何差別?
        鄭氏政權為確保財源,對台灣人民所課征稅捐遠較荷清苛刻。除了傳統的田賦外,正式的苛捐雜稅甚多連房屋、豬舍、雞舍也要課稅。運甘蔗的台車、鹽田、烏魚的漁獲、船隻,均要課稅甚至佛道僧侶也要課稅,更可笑的是有一稅之名目為「婚姻介紹稅」。這種誅求重稅,台灣人民不厭惡才怪,故東寧王朝僅維持23年。
        臺中兩國都尊鄭氏是唯一人格無暇、完美的民族英雄典範,也稱頌他驅逐荷蘭,光復台灣。但台灣自古以來不屬中國,何來光復之有?大清憲皇帝(雍正)實錄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康熙)聖略神武,拓入版圖」。今日歷史撰寫者,需拋棄傳統包袱,還原歷史的真面目。
 
《思戀臺灣》
我的教學生涯
教師聯盟的老師在學校裡是寂寞的,因為同志不多。
教育界充斥著大中國的思想,堅持台灣要獨立建國的我們,在校園中被視為異類。
文/李淑惠(文華高中)
        1971畢業後,被分發到彰化縣離家不遠的秀水國中實習,轉眼已過了30年的青春歲月,人生最精華的時段都在教育界耕耘。一路走來不時會捫心自問,做為學生口中的“夫子”,在課堂與生活互動中,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足為青少年的“老師”而無愧?每個月領台灣人辛苦納稅的錢,是否讓學生知道他們是有尊嚴的台灣人?除了功課以外,台灣人的敦厚、誠實、孝順、勤勞、節儉……等美德,是否明確表達其重要性及傳承的必要性?種種的問題在我即將退休的前夕,一一浮上腦海,揮之不去。
        除了第一年在國中服務以外,其餘二十九年我都任教於高中,而高中升學主義泛濫,(其實國中也一樣),幾十年來情況只有惡化,沒有改善。即使現在大聲疾呼的教改,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在這種只重分數,只會製造考試機器的惡劣的大環境中,二、三十年來要秉持台灣人的教育良知來從事教育工作,有些實際上的困難。例如一些非常重要的理念,我會在上課中適時地講述分析,卻發現部份學生埋首於書本中不想聽,因為這些資料與考試無關,這實在令人挫折。還好這類的學生不是很多,我安慰自己,即使他們低著頭,多少也聽進去一些吧!
        充滿了中國神話的教科書是我的最大敵人,我必須一再地提醒他們,那些都是外國的東西,雖然考試要考但讀書的時候,要像讀美國、歐洲的史地一樣的心情,因為那些絕對不是“本國”史地。
        語言是另一項難題。上課時我喜歡採取以鶴佬話為主、北京話則必要時使用,剛開始常引起鬨堂大笑,有些軍村的孩子及客家學生也會抗議他們聽不懂,經過詳盡而誠懇的說明為何使用母語授課的原因之後,學生都能欣然接受,並且享受了別班學生無法享受的“雙語”教學,進一步更學會了“另一種語言”。(好悲哀!)
        灌輸學生國家意識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更是一件棘手的工程,學生們十幾年來接受的“我是中國人”的思維早已定型,要推翻它、改變它非常不容易。但“我是台灣人”是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個真理,所以即使困難重重、壓力沈重(來自學校當局、學生家長或學生本身),但此一使命乃是一個台灣教師最大的挑戰,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不容逃避、閃躲。隨時隨地機會教育,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學生耳提面命要“做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從歷史、地理、文化、世界潮流,一般常識、解釋、說明、分析給我的學生了解,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能激起他們愛台灣的心,進而關心、疼愛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
        陳定南競選省長期間,我買了幾件印有陳定南名字及競選文字的T恤,每天穿著它到學校,到處逛。原本從來不參加升旗典禮的我,穿著“陳定南襯衫”到大操場秀了幾天。不久,校長就召見我說有家長打電話來反映,我在學校公然為某一候選人助選,他希望保持校園的中立、平靜。我反問他學校真的“中立”嗎?要穿什麼衣服,只要不違反善良風俗,那是我個人的自由,而且高中生又沒有投票權,我要如何助選?然後昂然走出校長室。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時候,救國團發起全國的學生在某一個星期六的中午,走到公路旁,心連心、手牽手支援中國的抗爭活動,也聲討中國官方處理事情的凶暴。我任教的學校,義不容辭的響應,集合全校的師生,準備帶到“省道”共襄盛舉。我走進校長室,請校長拿出教育廳或任何有關機關的行政命令,證明這次的活動是合法的,救國團何德、何能、有何權力可以命令全國的學校,動用上課時間(星期六第三、四節停課,以便集合學生,再帶隊到公路上),讓學生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務?校長拿不出任何公文只說這是大家的共識,而反暴政是全球性的普世價值觀。關於後者我當然同意,但用這種“非法”的方式我無法接受,我告訴校長,我的兩個班,我要留下來上課,因為雖然我也反暴政,但我不能也不願隨著一個與教育毫無相關的民間團體─救國團起舞。由於我理直氣壯,校長也只好同意我的作法。
        教師聯盟的老師在學校裡是寂寞的,因為同志不多。教育界裡充斥著大中國的思想,堅持台灣要獨立建國的我們,在校園中被視為異類。隨著政黨輪替,校園中的氣氛也慢慢在改變,但速度非常緩慢,但這樣的改變是好的,在我退休之前,記下這些心得做為我給自己的禮物。

《客家諺語欣賞》
烏心蘿蔔好面皮。Vu2 ngim2 coi3- theu5 /lo5 - phet8 ho1 mien3 phi5 。 
女不嫌母醜,狗不怨主窮。Ng1 put4 hiam5 mu2 chu1,kieu1 put4 ian3 chu1 khiung5 。
《鶴佬諺語欣賞》
眉先生,鬚後生,先生不比後生長。Bai5 sing1 sinn1/senn1 , chiu1 au7 sinn1 , sing1 sinn1 put4 pi2 au7 sinn1 tng5。 
情理一條無兩條。Cing5 li2 cit8 tiau5 bo5 nng7 tiau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